绵阳西汉漆木器隐藏的文化密码

绵阳晚报 2020-02-25 09:35 大字

绵阳市博物馆复制西汉工官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在绵阳市博物馆,西汉漆木器是重要的馆藏特色文物之一。在陈列展厅,除了那一组气势恢弘的西汉漆木马陈列外,还有一组杯、盘、盒、碗、罐、壶、案等,涵盖各个方面的生活漆器。这批西汉漆木器,不仅呈现出了西汉时期绵阳人的生活用品消费状态,也勾勒出了西汉时期绵阳漆器手工业发展的印迹。

■唐光孝记者张登军文/图

绵阳西汉漆木器

在绵阳市博物馆二楼展厅,由66匹西汉漆木马组成的马阵特别抢眼,这在国内博物馆中也是最大的特色与亮点。

绵阳的西汉漆木马,1995年出土于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木椁墓。这处墓葬出土560件(套)漆木器,其中漆木马100余匹、可辨器形漆盘超过200件,耳杯超过100件,另有1件人体经脉漆人。

这批西汉漆木器出土后,长期处于饱水状态保存。2007年12月,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的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绵阳市文物局启动“绵阳双包山饱水漆木器脱水加固项目”。经过脱水处理后,这批西汉漆木器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2016年,绵阳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在一楼展厅对人体经脉漆人进行展出,并陈列着汉代漆木器及制作流程,二楼展厅则专门对漆木马进行陈列展览,共展出66匹,形成气势恢弘的漆木马阵,这也是绵阳市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展览。

在绵阳境内的考古发掘中,最近十多年时有西汉木椁墓面世,多有漆木器出土,即使没有成形的器物,但多少也能发现用漆的痕迹。数量多、类型丰富等特点,让西汉漆木器成为绵阳市博物馆馆藏西汉文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汉代绵阳的漆器制造

在绵阳,为何会发现数量众多的西汉漆木器?这应该与西汉时期的古绵阳发达的漆器手工业有密切关系。

四川地区的漆器手工业初始于商周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至秦处于发展阶段,到西汉时期达到鼎盛。《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初期,全国在8个郡设工官,蜀郡、广汉郡均有设置。

著名考古学家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图说》中谈到,西汉中期及之前的“工官”分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两类,在地方“工官”中,只有蜀郡、广汉郡生产漆器。王锡鉴主编的《涪江遗珠》转述三国曹魏时期如淳注《汉书·禹贡传》记载,“蜀郡、广汉郡皆有工官,主作漆器物者也”。

广汉郡是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蜀郡东部与巴郡部分县设立,郡治在今天的梓潼县,同年设立的涪县(今绵阳)隶属于广汉郡。王锡鉴主编的《涪江遗珠》中转述俞伟超、李家浩的专家观点,蜀郡工官、广汉郡工官“创始于汉文帝以后至汉武帝初年之间”。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的绵阳,就是国内重要的漆器工业制造地。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朝鲜古乐浪曾出土“子同(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改梓潼郡为子同郡)工官”铭文的漆器。由此可知,到西汉末年,古绵阳依然是漆器的主产地。

西汉漆器的流通

作为西汉时期漆器的重要生产地,古绵阳生产的漆器,去了哪里?

根据史料记载,蜀郡、广汉郡工官生产漆器的经费由国库统一支付,主要满足朝廷的征调,是皇帝、皇室专用的“贡品”。也就是说,广汉郡生产的漆器,主要在皇室内部流通。

孙机在《汉代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图说》中提到,西汉初期私人漆器作坊就已存在。著名历史学家宋治民在《汉代手工业》中提到,私人的漆器手工业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到西汉时依然存在,且工艺水平不低。作为漆器主产地的广汉郡,在工艺成熟、工匠队伍庞大的情况下,有私人漆器作坊的存在,也不是没有可能。

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宋治民在《汉代手工业》中提出,在西汉晚期,专供皇帝和皇室的高档漆器,开始面向市场出售。他在文中还引用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的观点,认为那些流向市面的高档漆器,“是工官做出的剩余部分,以高价出售的”。广汉郡很可能也存在这一风气,推动漆器由此走向民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中都曾提到,在贵州清镇、江苏邗江、河南杞县、湖南永州等地的西汉墓葬中,均出土标有“广汉郡工官”的漆器,西汉时期古绵阳的漆器流通范围和影响力,由此可见。

西汉人的漆器信仰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漆器在西汉各个社会阶层生活中的地位。

在西汉时期,蜀郡工官、广汉郡工官生产的漆器供皇帝和皇室专用,属于高端奢侈品,也不排除皇帝将漆器用于对高级官员的赏赐,加上民间私人作坊的存在,满足了有钱人的追崇心理,让漆器在民间盛行,成为权贵和有钱人的生活器具标配。

问世于西汉中期的《盐铁论·本论》记载,“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等,是“养育生者、随葬逝者的必需品”,对有钱人家来说,漆器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从《盐铁论·散不足》中“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今河南沁阳,原著为“舒玉”)伫器,金错蜀杯”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漆器的追崇达到什么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及”。当时,稍微有点钱的人家,在床上绘制彩色图案并涂上红漆,也在马车的车厢上刷上油漆,甚至马的皮绳栓结也要涂上油漆。

生前享受高档用品,死后更是如此。西汉时期讲究“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在国内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西汉墓葬中,都有大量的西汉漆木器出土,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墓出土漆木器就达到560件(套)。也正是如此,才让大量的西汉漆木器遗存至今。

西汉漆器的昂贵身价

漆器在西汉时期,为何会受到人们的追捧?从其制造工艺上或许可以说明。

在绵阳市博物馆二楼展厅,专门还原了西汉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场景。在国内出土的“广汉郡工官”铭文漆器上,多数都有记录8道以上的制作工艺流程和相应的工匠、管理者名字等内容,可见广汉郡漆器生产工艺的繁杂,且分工细致,责任明确。

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雕镂扣器,百伎千工”,描述的不仅是漆器制作中繁杂的装饰工艺,更是写出了庞大的人力付出。也正是工艺的繁杂与庞大的人力成本,抬升了漆器的市场价值。

在西汉时期,漆器的成本究竟有多高?

《盐铁论·散不足》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的记载,这里的“杯棬”是杯、盘、盆的统称,意思是制作一个杯盘,要耗费上百人的劳力,制作一个屏风要付出上万人的劳动。

《盐铁论·散不足》还有“夫一文杯得铜杯十”的记载,意思是说一件彩绘漆耳杯的价值与十个铜杯相等。在科技并不发达的西汉,浇筑一个铜杯的成本不低,漆器的昂贵价值由此可见。

在西汉时期,漆器的性能优于青铜器,特别是用于饮食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加之制作精巧、纹饰精美等特点,自然受到人们的青睐。而漆器制作的高成本,赋予其更高的市场价值,最终被贴上高端用品的标签。

新闻推荐

疫情防控不松劲春耕生产不误时

2月18日,记者在游仙区、梓潼县等部分乡村看到,村民们正在田间地头抓紧时间春管春种,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确保各种农作物...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