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七曲山(之一)

广元日报 2019-03-07 01:01 大字

2017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五)晴

出觉苑寺经演武至梓潼七曲山大庙。

这是一条30公里的翠柏长廊。梯次成长起来的柏树蓊蓊郁郁遮天蔽日。车窗紧闭,车内空气很快就被负氧离子全部置换。在享受洗肺的同时,更惊叹于沿途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护柏植柏传统。

108国道把庄严恢宏的文昌祖庭一分为二,车子在西侧戛然而止。这里就是金牛道上文昌信仰发祥地,张亚子专庙,世代香火鼎盛。古柏森森,绿盖如云,红墙幢幢,青檐欲飞。魁星楼为大庙中轴线,这就是即众多典籍记载的“西蜀名楼”(百尺楼)。“帝乡”二字高悬,象征文昌帝君与天子并肩的至尊地位。

七曲山古称“尼陈山”,据《广博物志》载,夏禹治水陈放九曲潼江淤泥,堆积而成。传说大禹治水需造独木舟,下令工匠砍伐梓树,梓树惊吓变化为童子,禹王大怒责且伐之。因山下有潼水(古名驰水)缠绕,因此又名梓潼山。本地先民以梓树为神,建祠祭祀。这是最早的梓潼神。晋代开始,蜀地百姓在此祭祀张亚子。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后,建“文昌宫”。

尼陈山被称作七曲山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因思念贵妃作《雨淋铃曲》,侍臣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名扬天下。

奔中轴线帝乡大门而去。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悬挂显眼位置。

小时听父亲说起《阴骘文》,还认为他封建迷信。其实《阴骘文》是张亚子一生的践行实录,但并非张亚子亲作,而是后人以他自述口吻写成,为文昌信仰构建了一种幽寂而奇异的具象,如暗夜烛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读书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收入《世界圣典全集》。《阴骘文》主张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虽为道教经典,但通观全文,却是融通儒道释三教理论的善书。

文昌正殿前依然香火旺盛。文昌帝君张亚子端坐圣位,慈祥和善。

张亚子于公元287年出生于凉山州越西县,本与天上文昌星无关,他是怎么由人成神,又怎么由地方小神成为大神,典籍记载和专家们的研究文章浩如烟海,越看越觉扑朔迷离。

《辞海》2010年版条陈“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张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遂与文昌合而为一,称为文昌帝君,成为主宰天下的文教之神。

于是,中国尚文的历史开始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

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祈愿金榜题名。这也是各地文昌宫如观音殿、关帝庙一样广布的原因。

往北,在导游引领下来到到洞经音乐堂。

乐队成员大多为老人,着一袭宫廷乐服,娴熟地摆弄乐器。玉音袅袅如曼妙丝竹,在蓝天白云间飘逸,在绿树红墙间缭绕。一份庄严浑厚,一丝古朴典雅,一缕柔美抒情。超凡脱俗,深幽玄虚。虽然我不是第一次聆听,但仍在一瞬间被仙乐洗去俗尘。

洞经音乐源于文昌崇拜,产生于南宋,因谈唱《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随着文昌信仰的广布,洞经古乐在全国各地流行繁衍出万千姿态,流派纷呈。流行至云南丽江、大理一带,撞见纳西古乐时,如才子遇见佳人,良缘天成,洞经古乐更闪射出迷人光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中国的洞经音乐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当世人将目光都投射到丽江纳西古乐团时,作为洞经音乐的发源地,梓潼县开始着急了。培养人才,组建乐团,远去云南找回了从梓潼传入的洞经曲牌。这情形好比今天的印度要从我国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去找回古印度历史一样。(熊芙蓉)

新闻推荐

四川绵阳一出租车屏显示“被打劫” 交警出警发现系车辆故障

2月26日,澎湃新闻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微博获悉,2月26日上午,一辆出租车LED屏系统故障致使屏幕上显示“被打...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