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卫岭:王者的反省与张狂

广元日报 2018-12-20 01:02 大字

本栏目由广元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协办

2016年9月29日

高庙铺继续向前即到剑门关,不在我今天的计划之内。天色已晚,计划返回昭化古城晚餐,然后回广元。

鉴于白卫岭有争议,我决定从大朝乡对面朝阳乡返回。不为矫正,只为自己心中有数。顺便一睹唐宋金牛道尊颜。其实,白卫岭无需争论。旧县志、许多地理著作都有记载:“白卫岭在(昭化)县西朝阳堡境内,唐宋驿道毕经之地,其岭绵延10公里,东抵嘉陵江,西抵高庙铺。唐玄宗幸蜀时登。”隔着一条小沟,直线距离2公里,可以忽略不计。就像朝天的筹笔驿之争,一个内心情节而已。毕竟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我坚信到达、踏访是最直接的学习。天黑得晚,还有时间可以利用。几个电话,联系好了向导在群峰村村委会汇合。

从松宁桥附近通向朝阳乡的路口进去,到达群峰村,见几位老乡围着一辆农用汽车忙碌,他们说白卫岭就是白家山,山顶有个寺庙叫白家庙,从这里弃车徒步登顶即到。车子可达但要绕道,一村民主动骑摩托车为我们带路。正待出发,朝阳乡的吴副乡长到了,于是我们跟着他朝白卫岭进发。

从乡道拐上村道,将车子停在一个三叉路口,沿新挖的土路徒步几分钟爬上一道山梁,远远看见寺庙、古柏,这就是白家庙。

黑底金字的“白卫岭”牌匾高悬庙门,夕照之下,金光灿然。庙宇朴拙,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百姓集资原址重建,每逢年节香火旺盛。

自“明皇在此夜梦元元皇帝(太上老君)骑白卫而下,示取禄山之兆,遂封岭神曰白卫公”。白卫岭自此名满天下,赶路人无论如何也要赶到白卫岭驿站夜宿,以便翌日登白卫岭,在明皇“眺览良久,歌李峤诗”处驻足,观山揽景。当年唐明皇夜宿白卫岭不仅做了个梦,翌日登白卫岭远眺对面的云台山、五指山、牛头山,自吟自诵了李峤的《汾阴行》,“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赞扬“李峤真才子也”。自此以后,留下大量关于白卫岭的诗词歌赋。以《卫岭朝云》为题的就有多首。清代李元的《卫岭朝云》:“片片轻云拂野墙,銮舆经后几千霜。风流征事传天宝,鹦鹉无从问上皇。”被作为宣传名片广为传播。

当这条古驿变为辅道,对面的小道改修成驿道时,过往官员夜宿大木树驿(大朝驿)站时,诗作中仍念念不忘白卫岭。

最为疯狂的是前蜀君臣王衍、韩昭、王仁裕的一番诗词唱和。

公元925年10月,前蜀后主王衍在宦官王承休的鼓捣下,带着韩昭、王仁裕两位喜欢舞文弄墨的亲信大臣去秦川(天水)采綴美女,史书记载是看望老相好。在白卫铺栖息时,韩昭开始向王衍献媚:“吾王巡守为安边,此去秦亭尚数千”,出语肉麻,一副狎客嘴脸。王仁裕应和韩昭:“自学汉皇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王衍虽荒淫无道,但却腹有诗书,岂甘落后,一直一曲的两番奉承,王衍血气膨胀,于是豪情万丈:“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春天。”

当年唐明皇吟诵李峤《汾阴行》至少透漏出他对于安史之乱的反省,不失为一代明君。事实上,唐玄宗自出逃之日起,不仅仅只是思念杨贵妃,一路都在反省和检讨。在《幸蜀回至剑门》时,吟张载“盛世方在德,嗟尔勒铭才”名句,称其为西晋真才子。透过他对李峤、张载诗句的选吟,傻瓜都能窥其内省,以及事已至此的无奈。我坚信,要是唐明皇能从头来过,他依然是一位明君。

可是明皇的反省并未引起王衍君臣的重视,依然打着巡边的幌子游乐。事实上,就在他们诗醉白卫岭时,边疆重镇失守,败军已逃至利州。王衍君臣出发时,群臣直言极谏,应留守成都,王衍不听。三人行至剑门关,仍就像在白卫岭一样疯狂地一唱一和,韩昭在和诗中还说“山河自古凭”、“双剑最可矜”,他们以为有天堑剑门关的护卫,前蜀无忧,早把张载“兴实在德,险亦难恃”的至理名言丢在风中。至梓潼,贪狼风起,有人进言肯定有敌军要杀来。王衍仍不省悟。至绵谷,后唐的军队攻入前蜀,王衍才急忙回返。大殿上只有与群臣相对哭泣,束手无策。最终上表乞降,前蜀灭亡。

第二年四月,王衍一行被押解洛阳,终于到达他日思夜想的秦川驿,王衍在此被杀。也许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不知道,28岁的王衍在死前作何想法。青春之躯固然让人慨惋,可帝王之道却让人更怜唐明皇。

顺石梯而上,庭草无人随意绿。庙里菩萨斑驳,荒芜陈旧粗鄙。也有一些碑刻和牌匾,但都为近人镌刻,一通古碑镶嵌在外墙底部,但是字迹模糊,好容易识读第一句“常思天地之间”和落款日期“大清嘉庆”,其他再也不能识读。王衍君臣的唱和,人民日报、中国文联、北京作协、中国旅游报、诗刊社、北京晚报等相关负责人于1990年,集体为昭化有名的四景所题:“桔柏江声伴古城,牛头山色溶嘉陵,卫岭朝云横天去,茅坪映月如梦来”,均被刻于石碑。书法、雕刻均显粗陋,少有韵味,看到这样的粗制滥造,昭化美景也大打折扣。唯有几株古柏宣示着白卫岭的古老气场。

这样的“白卫岭”不足以承载人们心中对白卫岭的念想,也难怪云台山下出现一个“新白卫岭”。然,更显单薄,更没气场。

想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昭化的旅游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当地百姓就有保护白卫岭这个文化符号的意识,着实难得。带着一份感念、一份遗憾离开了白卫岭。

据记载,“唐驿道自县城西龙爪湾建栈阁,越山而过,为官店垭,下渡泥溪,上白卫岭,直抵高庙。”这条驿道虽然官方早已废弃,但一些路段民间仍在使用,在回昭化的途中,跟着吴乡长一一领略。

唐宋昭化至剑阁的古驿道,更为古风古韵。泥溪浩是驿道的关节点,距朝阳乡(朝阳堡)很近,唐时建有驿站泥溪驿,宋人多有题韵。最具影响的是天圣年间女郎卢氏随父(汉州县令)入蜀,任期满后归时留题壁间的《凤栖梧题泥溪驿》,能被《全宋词》录下,自然是好诗。但更有意思的是诗序:“登山临水,不费于讴吟;易羽移商,聊舒于羁思。因成《凤栖梧》曲子一阙,聊书于壁。后之君子览之者,毋以妇人窃弄翰墨为罪。”她的意思是,如果后来人看到题留,不要怪罪她一个女儿家家的在这里舞文弄墨。一个矛盾、勇敢、矜持的可爱小才女跃然眼前。更重要的是,这是称一首词为一阙的最早记录。

泥溪驿今天已建成柏杨大桥。过往行人可知曾经那位才女为宋词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桥,沿嘉陵江直至昭化。远山如黛,炊烟四起,晚霞斜铺。正如美女卢氏诗描“蜀道青天烟霭翳”“画眉学得遥山翠”。(熊芙蓉)

新闻推荐

传承非遗文化梓潼“大新花灯”传习所成立

本报讯(唐瑞兵记者张登军)梓潼县“大新花灯”传习所于12月4日上午在梓潼县大新乡小学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以“非遗进校园”...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