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石《续博物志》书写成都传奇 □林赶秋(作家、青年学者)/文马千笑/手绘

成都晚报 2018-10-26 04:21 大字

西晋张华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读了三十车竹书,撷英采华,著成《博物志》十卷。为了补其所未备,唐人林登、宋人李石各撰《续博物志》以付梓。林登《续博物志》后来散佚了,仅有二十三条保存于曾慥《类说》之内。“不一日不读书”的李石则很幸运,他的《续博物志》也以十卷的规模完完整整流传至今。

兴许因混淆于前贤书名的近似与相同,李石一度被认为是晋人或唐人。而最无稽的要算《辞源》“语国”条,竟然标李石的时代为“五代后晋”。今人李之亮有所进步,称“李石是南宋绍兴、乾道间人”。其实,这些都是不精确甚至不正确的。李石生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卒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跟王灼一样,亦是由北宋末年进入南宋的文人。

梦醒后李石就改了名字,接着便通过了省试

晚清通才刘鹗在小说《老残游记二集》中说:“名者,命也,是有天命的。”资州盘石(今属内江市资中县)人李石以自己的命运证实了这句话。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是为名字,则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是举过省。”看来,李石在通过省试之前并不叫李石。

梓潼神,宋人又称“梓潼帝君”,此“剑州梓潼县七曲山”(位于今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之神乃文章之司命,“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得到了宋代社会尤其是儒生的普遍信仰,全国各地皆有祠庙祭祀。今天有些学生考试前讲究跪拜孔夫子,宋人考试前则常常斋戒而祈梦于梓潼神。除了陆游所记之外,洪迈《夷坚甲志》《夷坚乙志》《夷坚丁志》等宋人著述里还有很多例子。

织女支机石,即宋祁《成都》一诗所谓“云藏海客星间石”;宋氏在此句下曾自注曰:“成都有一石,人传严君平所辨星石,今在严真观。”并不在什么“天宁观”中,陆游应该是搞错了。这块石头的来历,傅崇矩《成都通览》讲得简略而清楚:“支机石,一巨石也,在内城中,传为汉张骞入天河遇织女星,女以支机石赠之,令回成都问严君平便知。余按支机石亦当年之陨星也。”并未超越宋人的看法。

未能免俗,李石在应考前,也向梓潼神乞梦。他梦见自己来到了成都的严真观(“严真”乃道教对严君平的尊称),一位道士指着观中的支机石对他说:“以此为名字,就可以及第了。”梦醒后,李石就改了名字,接着便通过了省试。省试在春季举行,所以又叫春试或春闱。宋代的省试,是指由各州或转运司所解送的贡士到京城参加尚书省礼部试。当然也有例外,宋制,四川地区的贡士不参加礼部试,而就近于“安抚制置司”考试,因该试相当于省试,故称“类省试”。试毕,中选者可以直接参加殿试。李石过省,大概过的就是这种类省试。

过省之后,李石并未一举通过殿试。直到绍兴二十一年(1151),自号“方舟子”的李石已43岁,才高中进士乙科。甲、乙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大文豪苏轼、欧阳修的儿子中的都是乙科。

在成都,李石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张有弛

李石少时从苏符(苏轼孙)游,客于其家,早著才名。中举后,李石调到成都,当了户掾,大约就是掌管户籍赋税、仓库受纳的户曹参军之类。绍兴二十九年(1159)六月,被举荐为太学博士,因“直情径行,不附权贵”,十一月便被罢免,之后任成都学官,历通判彭州等职。

在成都的生活,李石过得真是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平时,他在文翁石室(《续博物志》卷七称之为“文翁讲堂”)讲课:“就学者其合如云,至闽、越之士万里而来,刻石题诸生名几千人,蜀学之盛,古今鲜俪也!”空暇了,就写点诗词,画点国画:“醉吟之余,时作小笔,风调远俗。盖其人品既高,虽游戏间,而心画形矣。”以笔写心,文如其人,自然风致不俗。

乾道年间,李石又被召为尚书都官员外郎。没多久,又贬知合州、眉州。眉州即今之眉山,是苏符的家乡。淳熙二年(1175),李石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到任十天而罢职。从此闲居,清贫度日。

李石去青城山,原是为了躲避“红梅仙”

既然呆在成都,有“五岳之长”美誉的青城山便不可不游。说来好笑,李石去青城山,原是为了躲避“红梅仙”。洪迈《夷坚丙志》载:蜀州州治内闹女鬼,人称之为红梅仙,或许就是所谓“木石之怪”。绍兴年间,王相之为守,延李石为馆客。李石才隽胆大,乃戏作两首小诗书屏风间以挑之,第二天女鬼题一诗于后,若相酬答。嗣后,她屡次现身,弄得李石寝食难安。李石到成都,女鬼亦随以至。有人友情提醒李石:“青城丈人观乃神仙窟宅,您只要前往,她必不敢跟来。”然而,到了山中,这鬼依旧挥之不去。李石追悔前戏,却又无可奈何。“久之,归东川,过灵泉县朱真人分栋山下。将入简州境,始不见,盖岁余乃绝。”折腾了一年多,红梅仙才消失。

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但李石确实到过青城山。其《续博物志》卷二云:“桐庐人尝伐竹,遗竹,见一宿竿,雉头,蛇身犹未变,乃知竹为蛇,蛇为雉,头先化。曾于青城山小路上见之。”此种长得像竹子的青蛇吞噬野鸡未尽的现象,最早见于东晋太元年间,在《续博物志》之前,《异苑》《北户录》等书均有描述,不料竟让李石在青城山给碰上了。

道教有“二十四治”,其中之一为玉局治。道教徒称玉局治在成都,老子为张天师说《南北斗经》于此,因而修建宫观,亦谓之玉局治,后因避唐高宗讳,改名玉局化,又称玉局观。相传,玉局观有洞,可直通张天师的道场青城山。《续博物志》卷三云:“玉局观洞,高骈帅蜀,取罪人,以绳绊其腰,令探浅深。绳两日方绝,出青城山洞天观门。”有的版本写“两日”为“两月”,更具奇幻色彩。

青城山,汉晋时属蜀郡江原县,唐宋时属蜀州青城县。传说能积火自焚而不被烧伤的宁封先生曾诗意地栖居在山中,后来黄帝筑坛,拜他为师,尊称其为“五岳丈人”,青城山也因此有了“丈人山”的别名。《续博物志》卷六云:“蜀州青城丈人山,每岁春秋一时,享以蔬馔,以县令行。”这些蔬馔素食大概就是青城县令献给五岳丈人的吧。

《续博物志》称引成都作家

成都古典作家之中,男性数扬雄,女性数薛涛,最为后世所称道。

《续博物志》卷六云:“李德曰:‘扬雄《蜀王本纪》言:张仪筑城,依龟行迹筑之。’到此,闻龟壳。酒库官宇文遇曰:‘比尝为主库小吏,见龟壳长六尺;元和初,高崇文截以为带胯。’”带胯,又叫“带銙”,装在腰带上,用以挂弓矢刀剑之类。

卷七云:“扬雄《益州箴》:‘岩岩岷山,古曰梁州。’”《益州箴》又名《益州牧箴》,列为扬雄《十二州箴》之八。岩岩岷山,化自《诗经》“泰山岩岩”。岩岩岷山,古曰梁州,也就是扬雄《蜀都赋》“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的意思。

卷十云:“元和中,元稹使蜀,营妓薛涛造十色彩笺以寄,元稹于松华纸上寄诗赠涛。”这段佳话的详情已见《成都晚报》2018年8月3日连载版《蜀笺:唐代最畅销的笺纸(下)》一文,兹不赘。

新闻推荐

硕果累累 10万亩蜜柚喜获丰收

蜜柚上市本报讯(林中伟记者赵斌文/图)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眼下,在梓潼乡村,10万亩蜜柚喜挂梢头,黄橙橙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丛中,一...

梓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梓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