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创设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之我见

绵阳日报 2017-10-31 08:07 大字

在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到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期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中,获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此,本人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情景设置,谈谈自己的管锥之见。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境

一、激趣增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作用

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和教学艺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意突出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作铺垫;以良好的课堂效益,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因势利导——几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开启探究学习之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关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通过演示实验导入课题,也可利用学生常犯的错误或者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导入课题,还可通过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进入课题探讨,如此等等,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一节,可设置课堂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目的是: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原理有:1、淀粉遇碘变蓝;2、叶绿素溶于酒精。实验过程是:暗处理、遮光、照光、摘叶、脱色、漂洗、滴碘液、冲洗、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可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个昼夜?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为什么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为什么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为什么使用酒精?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酒精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颜色上的变化?为什么用清水漂洗叶片?为什么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后,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本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扣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欲兴其“事”,先利其器。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提供了更加宽泛的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贴近实际的物

形、物象以及各种现实场景,模拟并放大微观生物世界,用简单的教学设备,完成比较抽象的实验演示,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直接刺激学生感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运动的运动》中,播放相关科研视频,让学生知道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通过骨、关节、肌肉的模型演示,动态展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由于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进而牵动骨,使骨绕关节活动,就会产生运动。

再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殖》一节,要求学生知道受精的过程和胚胎发育大致过程。若仅凭教材上的图片,很难理解这一生殖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动画、视频、微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形象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胚泡,胚泡发育为胚胎,胚胎发育为胎儿的全过程。

3、利用生活创设情境——学以致用,实践验证真理。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增加实践环节;要强调联系社会,贴近生活。在生物学教学,充分利用自然现象、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等,创设课堂教学和学习实践的情境,将所学内容放在熟悉的现实环境中,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参与学习,使他们体验到学习乐趣也体验到学习成果的喜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中,组织学生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理解,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台、互联网等收集信息,或者开展实地调查。例如:调查空气污染、汽

车尾气、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以垃圾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垃圾形成的原因,垃圾有哪些成分,有哪些危害,应该如何处理,并作出适当的建议。这样,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为生态环境保护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4、利用交流创造情境——学会合作,合作学习。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中,合作学习,是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合作探究学习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在交流与合作当中,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相互借鉴而不断完善,帮助学生领悟科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组织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生物面临的威胁的相关资料,整理好进行课堂展示,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在讨论和交流活动中,学生被调动起来,各抒己见,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口头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缘于教学大纲对学科教学和学生培养的要求,源于生活素材的积累和创新改革的教学思想。

(梓潼县仁和初级中学校高鑫)

新闻推荐

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散打演练比赛结束

晚报讯(记者郑向锋通讯员焦萍)10月22日,2017年淄博市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散打演练比赛在张店区体育馆举行,来自五区三县的十六支队伍共360余人展开了激励的比拼。本次比赛竞赛项目为散打基...

梓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梓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