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光禄坂诗》石碑:为唐宋出川官道提供实证

华西都市报 2020-12-31 08:30 大字

□杨泽民

1984年,盐亭县黄甸镇南山村在修建道路时,无意挖出一块宋代石碑,两面皆刻有文字。此石碑为宋代碑,碑长75厘米、宽48.5厘米、厚6.5厘米,重54.02千克。其中一面横刻文字92个,为北宋著名书法家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于崇宁元年(1102年)闰六月二十五日,再按盐亭,经梓州光禄坂,留题的《光禄坂诗》。石碑文字由时任盐亭县令程縯、县尉何览合刻,这是该石碑第一次刻立。另一面文字408个,为大观二年(1108年)九月十七日本邑唐世荣施舍土地给当地寺庙普明院的契约。

该碑出土后,因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盐亭县文物管理部门立即将其收回保存,经专家鉴定为二级文物,现代管于绵阳市博物馆。

该石碑刻有《光禄坂诗》全诗:

光禄坂高盐亭东,潼江直下如弯弓。

山长水远快望眼,少陵过后名不空。

当时江山意不在,草动怕贼悲途穷。

客行益远心益泰,即今何羡开元中?

此诗为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薛道祖在盐亭光禄坂缅怀诗圣杜甫所写。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诗圣杜甫举家迁入四川,宝应、广德年间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在此期间曾在盐亭县留诗两首。一为广德元年(763年)春,杜甫自梓州至盐亭,作《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诗曰: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二是广德元年(763年)秋末,杜甫独自一人,经盐亭前往阆中悼念死在那里的老友房琯。初冬,他接到女儿病重的家信,于是急匆匆地从阆中返回梓州。当他路经盐亭光禄坂时,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写下《光禄坂行》,诗曰:

山行落日下绝壁,西望千山万山赤。

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

从诗中能体会到杜甫对国富民安、道不拾遗的“开元盛世”的怀念,对如今匪患出没、国难民殇的乱世感慨。这首《光禄坂行》也被后世评说为杜诗伤今思昔的名篇。

此外,在《全宋诗·程公许》卷中载《盐亭登高山庙》诗一首,同样为怀念杜甫之作,诗曰:“晓驰光禄坂,暑憩盐亭县。嵯峨山叠云,窈窕江横练。长怜少陵叟,浪走天涯篇。耿然臧国心,甘作忍饥面。世难今略平,军行余后殿。凭高慨往哲,欲去有余恋。”此诗作者程公许,字季与,宋嘉定四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盐亭“光禄坂诗”石碑与诗史相证,也证明了唐宋时期由成都府、潼川府途经盐亭光禄山至阆中、巴州(今巴中)、果州(今南充)的重要出川官道史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勇担地方金融职责使命 盐亭农信联社多措并举助推“六稳六保”

疫情发生以来,盐亭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多措并举开展金融组合“四大行动”,助推“六稳”六保”,以实际行动担当地方金融主力军...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