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瘦身”开倍速 田里跑得欢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2-11 06:29 大字

宋仕俊与自制的两垄四行马铃薯播种机。

□本报记者 杨都 文/图

12月10日,盐亭县旭升家庭农场负责人宋仕俊驾驶着他的“大铁牛”正在地里作业。目前,宋仕俊的600亩田地正播种冬马铃薯。

宋仕俊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地块小且分散,用大型机器耕种马铃薯不方便不说,还浪费土地。”但现在有了“大铁牛”,他完全不用担心人力问题,也不用担心大型机器带来的问题。

宋仕俊所说的“大铁牛”,是他根据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特点研制改良的两垄四行马铃薯播种机。“大铁牛”不仅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得到了省农机推广总站专家们的认可,专家们称他为“农民发明家”。

从门外汉到种植能人种马铃薯年赚百万元

回忆起这台“铁牛”的诞生,宋仕俊感慨万千。“2013年开始接触种植时,我什么都不懂,纯粹是一个门外汉。当时有200亩地,先后种过花生、毛豆,但都失败了,亏了不少钱。改种马铃薯,一开始也是失败的。但在这次失败中,我意识到是自己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从此,宋仕俊开始了他的学习之路。

“那时,看到山东、内蒙古等地的马铃薯种植产量非常高,我就在想,如果我们的产量能达到他们的一半,我都能赚钱。”宋仕俊告诉记者,“那几年,我开始主动去了解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参加有关的培训和讲座,在种植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逐渐掌握了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到了2015年,宋仕俊的“马铃薯版图”逐渐有了起色,田地扩大到400亩,开始有一二十万元的收成。2016年,宋仕俊真正实现了盈利,当年盈利近100万元。“尽管2017年的时候因自然、技术等原因又亏损了几十万元,但后面几年,每年都有100万元左右的盈利,今年更是接近200万元。”至此,宋仕俊已实现了从门外汉到种植能人的转变。

从“铁憨憨”到“小而美”改良农机带来多重收益

今年,宋仕俊的田地进一步扩大,达到了 600 亩。种植面积的扩大,无疑会给种植成本和人工成本带来不小的压力。“比如小型的单垄双行播种机,播种效率低。”宋仕俊告诉记者,“而大型的两垄四行播 种 机 又 存 在 掉 头 太 困 难 的 问题。因为它的体型比较大,需要用100 马力以上的拖拉机才能带动,同时还需要配一台旋耕机。如此庞大的‘三机一体’要在相对小块的田块操作,使用不便且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宋仕俊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2016年,他请教了专业人士,提出他的具体需求。专业人士在原有机器的基础上对拖拉机和播种机进行了单独的设计和改造。经过加工改造,一台全新的两垄四行马铃薯播种机诞生。

改造后的播种机,不仅成功”瘦身“,而且耕种时掉头轻松跑得快。宋仕俊告诉记者:“它比以前的单垄双行播种机播种更快,没改造前只能播1亩多地,现在一个小时可以播种3亩左右的地,效率大大提高。”

播种效率的提高,也给宋仕俊的生产降低了成本。“像以前用一垄双行的机器根本种不了这么多地,只能用几台机器一起耕种,成本太高了。使用改造后的机器播种,效率不但提高了,生产成本也下降了。”宋仕俊告诉记者。

除了马铃薯播种机,宋仕俊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改装了玉米播种机、胡萝卜播种机和青贮玉米转运车。宋仕俊说:“改装之后的机器实用性较高,但是外形不太美观,现在还在优化的过程中,在安全性上也有待完善。比如在链条的部分应该加上防护罩,目前我在寻求合适的齿轮箱用于替换传统的链条传动的网后轮。”

点评

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任丹华

宋仕俊改装的这台机子没有品牌,“长”得也一般,但是生产效率理论上能达到每小时4亩至5亩,并且具有转弯半径小、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9月22日举行的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上,受到专家好评。

同步阅读

2019年,省政府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马铃薯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5%。

宋仕俊所在的旭升家庭农场在薯类创新团队的指导下,目前已经全面实现了起垄、播种、覆膜、收获全程机械化。2020年,该农场被农业农村部指定为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板块监测点。

新闻推荐

新好裕荣30万头仔猪项目开工

本报讯(记者李锦辉)“这么先进的养猪方式,还是第一次听说,看来以后可以在家门口养猪赚钱了。”在盐亭县鹅溪镇裕泉村,村民一边...

盐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