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需要,我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助”

绵阳日报 2018-08-27 07:47 大字

□本报记者安达福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70后,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坚持一颗为民务实的“真心”,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他就是群众口中的“张老师”,盐亭县茶亭乡畜牧兽医站助理兽医师、省级贫困村茶亭乡燕来村驻村农技员张林。

燕来村由于土地资源较为贫瘠,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造成该村在全乡经济发展中处于滞后地位,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2016年驻村以来,张林经常深入村社、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倾听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定通过产业来增强群众“造血能力”。采取“一主多元,条块分割,多种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整合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发展渔业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如今,在张林的帮助下,燕来村水产养殖达30余亩、种植桔梗300亩、栽植二荆条海椒220亩,创造了近3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为了更好地帮助燕来村的贫困户搞好种养殖,在技术指导方面他毫不藏私,坚持每个月去养殖户家里进行指导。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群众需要,我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助。”

“张老师,你快来看一下我家的耕牛嘛,它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去年9月,已经休息的张林接到村民何在琼的紧急电话,了解情况后,张林二话不说,连夜赶路10余公里,到何在琼家里诊断耕牛病情。经过张林救助,耕牛得到及时救治,为其挽回经济损失1万余元。

这仅仅只是张林帮助村民的一个缩影,为了帮助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张林经常奔前跑后,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村民谢宗勇属于典型的有劳动力无产业的困难群众,为了帮助他寻找产业发展之路,张林亲自带着他去发展养殖肉牛较好的柏梓镇、五龙乡牛场参观学习。参观后,谢宗勇深受启发,回家后动员全家力量,修建了150平方米的养牛场,仅2017年,出栏肉牛31头,年收入20余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养牛场建起来后,张老师隔三岔五就要来养牛场走一走、看一看,只要发现问题,就会及时帮助我们解决。”谢宗勇说。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张林深知“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的道理,为此,他就想利用自己的专业服务群众,让群众增强脱贫信心。如今,在张林的帮助下,燕来村产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群众的“造血能力”明显提升,2017年,燕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新闻推荐

织密“防护网” 盐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

本报讯(贺川记者安达福)为增强全县工业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第一”的意识。近日,盐亭县...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