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做实事提升老百姓幸福感 记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获得者、盐亭县黄溪乡金禄村第一书记冯欢

绵阳日报 2018-05-24 07:21 大字

□本报记者任露潇

“每当看到群众致富的信念和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就想真正的为他们做点实事,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这是盐亭县黄溪乡金禄村第一书记冯欢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今年,她荣获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对冯欢来说,“工匠精神”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精神,更重要的是代表着自己肩膀上担下的对一方乡亲的责任。

两年前,冯欢被选派到盐亭县黄溪乡金禄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机关单位到乡村田野,从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到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一切对冯欢而言都必须要从头开始。“刚到村子里的时候,什么情况都不了解,为了和乡亲们搞熟关系,我就只能经常走访群众‘认亲戚\’。”冯欢告诉记者,为了尽快能摸清金禄村的情况,她走访的重点放在了老村干、老党员、贫困户、留守儿童家庭、低保五保家庭。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调研,冯欢顺利将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摸清,并会同村干部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

底摸清了,帮扶的思路也有了,接下来就是引导村民踏实干的问题了。为了稳住人心,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冯欢积极邀请盐亭县脱贫办、盐亭县委党校等部门到村集中宣讲脱贫攻坚政策7场次,组织群众开展“我脱贫、我光荣”宣誓活动和“十九大及脱贫攻坚政策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在金禄村营造了“争贫可耻、脱贫光荣,心存感恩、励志脱贫”的浓厚氛围。

为了寻找合适的产业,拓宽贫困户的增收路子,冯欢带领村里10余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先后到成都双流、绵阳江油及三台等周边地方考察,学习借鉴周边县区产业发展经验。同时将分散到贫困户的产业周转金,以贫困户的名义入股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建立杂柑种植产业园215亩,藤椒种植产业园200亩。截至目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收入达到1200元/月,合作社年底对贫困户实现保底分红500元/亩,贫困户人均增收达1650元,盈利按120元/亩提留给村集体,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多赢的局面,也让原本贫瘠落后的金禄村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新闻推荐

打响嫘祖文化品牌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盐亭城市品牌文化艺术项目“百鸟朝凤”景观□本报记者安达福文/图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根文化、...

盐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盐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