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建立智慧政务服务体系——盐亭以标准化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绵阳日报 2018-03-08 08:15 大字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安达福文/图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是新时期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2017年5月,盐亭县成为全国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以来,盐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打造阳光型、服务型、智慧型政府的重要抓手。

为此,盐亭县围绕“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救灾、市政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义务教育”9大领域扎实推进试点工作。让权力在群众眼睛下运行的同时,畅通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建立机制促权力公开透明

“政务公开工作难点、痛点就在于部分领导及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未切身从百姓角度考虑问题,政务公开工作浮于表面,造成工作开展缓慢甚至难以深入。”盐亭县政务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促进权力公开透明,盐亭县形成了“1+8+5”的总体推进结构,梳理公开事项一级目录78项,二级目录257项,三级目录424项,编制标准70余项,编制优化政务公开流程图30余幅……切实落实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的建设工作,助力基层政务公开破除坚冰,真正公开到群众心坎上。

不仅如此,盐亭县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还积极在各级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工作。按照“示范带动、样板引路、梯次推进、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确定“六个一”试点模式,达到对各级公开事项、公开流程、公开服务等标准的统一,强力打造基层政务公开“公开事项标准化、公开流程规范化、公开服务便捷化、公开工作制度化、公开平台一体化”的政务公开新模式,全面推动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同时,按照“一级一品牌,一级一特色”目标,针对各级服务特点,通过创新服务载体,深入挖掘各级优势和潜力,真正使示范点有貌可观、有点可挖、有经可学,使基层政府服务机构和广大基层公职人员“创”有目标,“争”当典范,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盐亭经验”。

“互联网+”新模式创新服务渠道

构建与群众直接沟通的双向互动平台,这是盐亭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杀手锏之一。为了让群众获取政务信息更方便、更快捷,盐亭县以“一网两微一电视”为主阵地,建立了以政府门户网、微信、微博、政务电视为主,多种公开渠道并存的全平台公开模式,并以公开渠道和公开方式“丰富多样接地气”为特色理念推进政务公开,从群众的思维习惯出发,以群众的关注重点着手,着力解决群众“获取难”的问题。

同时,充分发扬广开言路的作风,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加强政务舆情监测收集、分析研判、报送、交办、处置、督办、备案、会商等措施,采用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并且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感受群众疾苦,总结群众经验,吸取群众智慧。

盐亭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按照“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不断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同时,还将突出重点抓特色,提高基层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群众成为政务公开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新闻推荐

生态强县绘就美丽画卷——盐亭县环保攻坚助力绿色发展纪实

盐亭县领导调研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盐亭县领导督查养殖企业环保问题整改情况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的明天展开了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嫘祖...

盐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