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龙乡发展稻田养鱼助力大石村贫困户致富奔康 有机稻香 生态鱼肥

绵阳日报 2017-08-11 08: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安达福文/图)盛夏时节,走进盐亭县来龙乡大石村优质香稻示范种植基地,稻浪轻滚,放眼望去,满目青翠……“这一片都是稻田鱼塘,有500多亩。”四川华腾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陈小军告诉记者,目前正值鱼苗的播种期,经过之前的试验,稻田养鱼的效益预期可观。

大石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如何让贫困户在传统种养殖业上脱贫增收,大石村两委干部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今年年初,村干部们入社入户,充分听取全村67户贫困户的脱贫意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充分依托村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稻田养鱼,即田上有机稻、田下生态鱼的良性生态发展模式。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随后,村两委干部又实地考察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经过试验验证,大石村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发展稻田鱼。同时,经过协商后,西部水产龙头企业华腾水产为农户提供鱼苗,这样一种生态种稻养鱼的模式就在大石村推广开来。

“这个稻田里面,把鱼放下去之后,要注意到几项,第一不能缺水,第二就是隔段时间要消毒、杀菌……”记者见到陈小军时,他正在为大石村贫困户讲解稻田养鱼技术。陈小军不仅为大石村带来养殖技术,还免费为村民提供2万多尾鲫鱼鱼苗,帮助贫困户发展稻田养鱼。

当记者问起稻田养鱼的好处时,陈小军说:“最明显的好处是以前稻田里有许多杂草和水稻争肥,每年都要打好几次除草剂,养了鱼后,杂草都给鱼吃掉了,基本不用除草。田鱼还能吃掉稻飞虱等害虫,水稻病虫害也明显减少了。另外,鱼粪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自从稻田养了鱼后,每年还能省下不少肥料。”同时,稻田养鱼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佳效果。对于增粮、增肥、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

陈万林是大石村8社的老社长,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一共两亩田,现在发展稻田养鱼,可能要多收两千多的鱼钱。”陈万林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又种植的香稻,这要比常规稻每亩多收一千多元。陈万林所提及的香稻,便是大石村今年在县人武部的帮扶下大力发展的又一特色产业。大石村村支部书记谢宗金介绍,这种香稻属于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是国家2级优质稻谷,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当谈到稻田养鱼带来的经济效益时,谢宗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全村种植有机稻500亩,产值预计在100多万元,其中67户贫困户都种植了高产香稻,总产值比常规稻要多增加十多万的收入。同时,4-6个月后,鲫鱼成熟还可为农户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

新闻推荐

弘扬传承中医始祖精神 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2017(丁酉)年中国盐亭岐伯故里首届中医药文化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郭若雪夏末秋初,持续高温的岐伯故里盐亭迎来一场及时雨,炽热难耐的天气陡然凉爽,让盐亭群众倍感舒心。昨(8)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中华国医药文化合作组织、四川文化...

盐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