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警营“她力量” 2022年03月08日A06版文章字数:4410朗读:

铜川日报 2022-03-08 07:12 大字

忙忙碌碌又一年。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又一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

警营沃土,百花争艳。铜川公安事业发展篇章中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都记录着“她力量”的倾力付出,凝结着“半边天”的汗水心血。多年来,广大女警用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发挥着聪明才智,用实际行动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在工作中,她们是开拓创业的女强人、勇于创新的女能人;在生活中,她们是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时代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她们立足岗位,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追求,为推动铜川公安事业大发展、大跨越贡献了力量。

丁建莉:“女警能顶半边天”

本报记者 张欢欢

警察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刚强和力量的代表。提起这个职业,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更适合男性。那么警察这个职业真的与女性无缘吗?女人就不可以在警察的岗位上干出成绩来吗?从小就怀揣警察梦想的丁建莉可不这么认为。

“我出生于警察家庭,身上流淌着警察的血液,当警察维护公平正义是我与生俱来的梦想。”从小对警察工作的耳濡目染,让丁建莉养成了正直勇敢、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树立了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远大抱负。

2000年,丁建莉从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渭南市蒲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特行中队,作为当时仅有的几名“科班”出身警察,丁建莉总是抢着和男同志们一起去冲锋陷阵。回忆起第一次去案发现场,丁建莉至今都记忆深刻。面对那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丁建莉几天都吃不下饭。“说真的我当时也后悔过,后悔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也动摇过,是不是这个岗位真的就不适合女性呢?”可当丁建莉穿上警服,走在上班的路上,有群众向她求助时,群众对她无条件的信任,再一次让她意识到,“不论是哪种职业,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勇于努力,敢于奉献,我们和男同志一样,可以干出成绩,撑起‘半边天’。”

从一名派出所治安民警到派出所内勤和户籍民警,从治安大队内勤民警到网安大队大队长,再到治安大队教导员,从渭南蒲城到铜川新区,从警以来,岗位不断在变,但丁建莉撑起“半边天”的初心一直未变。

2010年,丁建莉来到市公安局新区分局治安大队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丁建莉一边学习,一边总结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建设、规范程序、规范服务“三规范”创新举措。同时,“推行窗口民警“四零”工作法,极大提升了窗口服务水平。并创建了派出所户籍微信平台,开通“大中专学生落户”“高考学生办证”绿色通道,一系列的便民利民举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受到了省公安厅的通报表扬。

2019年10月16日,丁建莉在辖区平老村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走访中得知,离乡26年的65岁老人潘学兆想和已经共同生活26年的老伴领取结婚证,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户口早在10年前就被四川警方注销了。

丁建莉与四川三台县警方取得联系,了解恢复户籍所需资料、手续。随即驱车赶往三台县紫河派出所为潘学兆老人办理了户口。时隔26年,这一家人祖孙三代拥有了同一个户口本。潘学兆送来锦旗时激动地说:“再也没人叫我黑户了。”

警察是辛苦的,而身为女警,为人妻为人母,会有更多的难处。对丈夫、对儿子,丁建莉不是没有愧疚。去年冬天,疫情防控期间,丁建莉负责流调工作,面对每天涌来的大批量的人员核查信息,丁建莉一个一个打电话核实。“记得核查人数最多的一天,光信息我就下发了1023条。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真的是在跟时间赛跑。为了争分夺秒,我们不敢喝水,害怕上厕所耽误时间。”白天,电话核查信息。晚上,又熬通宵整理数据,将核查人员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妈,我跟个留守儿童一样。”“你们女民警有那么忙吗?又不上案子,白天晚上的都在单位。”有时亲人的一句玩笑话,更会让丁建莉觉得对不起丈夫、对不起孩子。丁建莉只能一遍遍地解释:“我们公安工作不分男女,不分岗位,的确都很忙。”

从警以来,丁建莉先后26次被省、市、县、区表彰为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被授予第六届铜川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荣誉称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但警察这份职业带给她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自豪感和虚荣心的满足,更多的已沉淀为一份历久弥坚的情愫。走在阳光灿烂的大街上、花朵簇拥的公园里、夜深人静的小巷中,看到老人悠闲漫步,孩子天真的笑颜,丁建莉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刘琪琰:扫黑除恶战线上的女刑警

本报记者 张欢欢

花一般美好的年纪,当大多数同龄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逛街、聚会、晒穿搭的时候,也有些女生在这个最美好的年纪里选择了另一种不同青春……

在市公安局王益分局,就有着这样一位不甘平凡、勇敢追梦的年轻女孩。她年纪不大,工作时间不长,却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她满怀热血,用自己的特长为案件侦办做出贡献,丝毫不亚于男民警;她干劲十足,为警队注入新的活力,带动队伍士气。她就是市公安局王益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刘琪琰。

5年前,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刘琪琰,怀揣着梦想来到刑事侦查大队。初入警队,她虚心好学,迅速适应岗位,无论是内勤工作,还是配合办理案件,她均能出色、高质量完成。从警5年,刘琪琰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最大,先后参与了“11·16”故意杀人案、“88·10·29”33年前命案积案、“3·21”恶势力集团案、“1·01”部督诈骗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的侦破工作,参加了“战斧”“云剑”等专项行动,从初期准备、中期侦办到后期宣传,她凭借着坚韧不拔的钻劲、永不言败的倔劲,博得了领导、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2018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是刘琪琰从警以来面对的一项艰巨挑战。自从领回上级下发第一份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文件开始,刘琪琰就敏锐地察觉到此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在大队的统一安排下,她拿出“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勇气,成为了扫黑办的一员。作为扫黑办和大队唯一的女警,刘琪琰平日里不需要像男警一样出外勤、承办案件、核查线索,但作为线索档案管理员,全局200余条线索从受理、研判、下发,再到审核、上报、归档的数十道流程都由她主要负责。线索核查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办案民警核查完结将报告交给她后,刘琪琰则对照要求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完善,必要的时候翻阅核查卷宗进行补充,扫描每一张线索核查附件并一一分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之初,刘琪琰入警还不到半年,对于公安业务知识还仅仅停留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上,但是经过日日夜夜对200余份核查报告审核修改,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准确指出线索核查中存在漏洞与缺项的扫黑民警。为了追赶进度,按时上报线索,她不言苦、不怕累,经常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电脑屏幕前,也常常独自加班至深夜,甚至连续三天没有跨出刑侦大楼一步。

在工作闲暇时,刘琪琰喜欢钻研各种新型侦查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她结识了许多资深前辈,经常向他们取经问道,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制作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视频,全面推动王益区反诈宣传防范工作。

从成为刑警那天起,刘琪琰便开始了无休止的忙碌,在同龄女孩按时上下班、逛街吃饭时,她工作在电脑前;在别人周末节假日出游时,她跟随着战友奋战在一线。但她在最枯燥、最艰辛的刑侦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坐标,刑警的工作让她哭过、笑过、难过过、开心过,但更多的是满腔热血与心潮澎湃,她爱这个职业,更爱这份荣耀。

张维利:青春为畅通而奉献

通讯员 孟明利 陶燕

她是一位忠诚敬业的“女警花”,也是胆大心细的“女汉子”、群众称赞的“贴心人”。她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二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内勤民警张维利。2008年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二大队工作,从此她与内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14年。

内勤工作是一项通晓全盘、协调内外的综合服务性工作。在同事们忙于站岗执勤、巡逻巡查、接处警等工作时,张维利负责当好队里的“好管家”。在服务群众方面,她热情周到,耐心细致,是群众称赞的“贴心人”。一次站岗执勤时,她遇到一个坐错站找不到家的男童,她一边安抚孩子,一边耐心询问情况,几经周折,最终将孩子送到了亲人手中,家人的再三感谢,让她深感警察工作的无上光荣与自豪。还有一次,中队来了一名中年妇女,说丈夫2000年因车祸去世,她想要一份事故证明。事情过去了20多年,凭一个名字,要找到案卷并不容易。张维利在档案室反复查找,终于找到了发黄的案卷。当事人拿到事故认定书,激动地说她自己本来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

从警14年,张维利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民警、执法办案能手、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在事故处理工作一线,绽放自己独有的芬芳。

王玥涵:小身板蕴含着大能量

本报记者 张欢欢

要问公安局哪些科室最忙,必定少不了政治处。作为宜君县公安局政治处的一员,王玥涵负责的工作涉及党建、宣传、工会、人事、教育训练、文体活动、文字材料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政工工作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但别看她身板单薄,干起活来可是干脆利落。

在党史学习教育、公安队伍教育整顿期间,王玥涵不仅要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更要参与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相关工作,一周甚至要完成十几份方案、小结、报表、台账,但工作越忙碌就越能看到她全力以赴、“较真”的样子,对着电脑坐得“稳稳当当”,就像被牢牢焊在板凳上一样,这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恨不得自己会影分身”变成了她的口头禅,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经常性错过饭点的她被同事劝说,“再忙也得先吃饭,再瘦就没有你啦!”她总是笑一笑,秉承着“先干活后吃饭”的理念,依旧固执地低头忙碌。

“我很荣幸,因为可以通过纸笔和镜头将战友们的坚守奉献记录下来。”对外宣传,这也是王玥涵的日常工作之一。新媒体时代,宣传的种类、形式层出不穷,如何做好创新性、趣味性宣传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初次尝试宣传,还是刚入警不久。在刑侦大队扫黑办工作期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为了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王玥涵精心制作了17期“反电诈小课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其中优秀视频还被公安部采用发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与同事成立“警风采制组”,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一线,累计采制各类新闻视频资料300余分钟,图片1000余张,文字材料2万余字,参与制作“青春走基层”微视频作品3期、战“疫”系列微视频3期、“百万警进千万家”微视频作品20余个,特别是参与制作拍摄的《新警日记》微视频作品更是受到省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等关注,累计阅览量达6万余次。她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负责的工作态度,捕捉记录着基层一线的点点滴滴。

虽说干的是文职工作,可真要训练起来王玥涵也是毫不马虎。作为宜君县公安局大练兵办的一员,王玥涵参加了全市公安机关练兵比武竞赛。因为参加工作时间短,王玥涵在体能、射击、警务实战技能等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但可王玥涵紧紧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认真学习、刻苦练习,最终,在练兵比武竞赛中,取得了全市公安机关女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受聘为全市公安机关警务技战术教官。

逐梦韶华,初心不改。王玥涵在热爱的公安事业里斗志昂扬,用青春年华守护着那颗永不褪色的赤诚从警心。

新闻推荐

驾车起步错把油门当刹车 冲向路边撞倒行人

事发现场本报讯(景怡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邓勇文/图)驾驶车辆由于一时紧张,错把油门当成刹车,原本站在路边闲聊的行人却遭了...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