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年味中 传承传统文化

四川农村日报 2022-02-16 00:44 大字

记者(左)在基层采访。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爱琳 摄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一到春节,城市“空”了,农村“堵”了。

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人们,返乡过年,寻找深藏在乡土中最割舍不了的年味儿。新春走基层,便是扎根乡土,采撷乡村的年味、年情、年韵,感受当下人们在春节这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如何潜移默化间传承、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春节大假伊始,三台县忠孝乡建兴村的杜敏便踏上了回乡的“堵途”。家乡有他最深的牵挂——腿脚不便的奶奶和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幺爷爷。幺爷爷是杜敏爷爷最小的弟弟,生活不能自理,从12岁起,杜敏就从其爷爷辈、叔伯辈的亲人手中抢过了照顾残疾老人的重任。2014年,1996年生的杜敏被中央文明办等联合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四川省美德少年”。如今杜敏踏上了工作岗位,尽管不能留在老辈身边照料,但回家看望老人则成了他每个假期、周末最迫切的事。

百善孝为先,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更是小辈们尽孝的日子。

大扫除、贴春联、挂中国结,杜敏一回到家便开始忙活。家,因年轻人的回归才有了热闹的气氛。几代人在鞭炮声中、欢笑声中享受着亲情温暖。

自从杜敏家建了气派的洋房,幺爷爷也一同搬离了原先破旧的房子。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杜敏深知新“二十四孝”对孝道提出的要求,还要在精神上敬养老人、尊重老人。“一有节日放假,我第一时间都会回来,做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杜敏说。

在杜敏看来,自己敬老只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却让我们看到人性中闪现出的熠熠光辉。不仅是他个人,他所在的忠孝乡,忠孝文化源远流长,忠孝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采访中,该乡党委负责人也讲道,忠孝延伸出的对社会正义、对工作敬业、待人和善友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也在这里不自觉间传承。现今而言,更是增强了老百姓的文化自信,形成的文明新风,正是当下乡村振兴所需要的精神内核。

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镇洪福村,有63年党龄的老党员刘婆婆,尽管年纪大了,老人日常仍乐于拿起笤帚打扫起房前屋后、院落等公共区域,也积极地参与村级事务商议。

得益于推行“院落管家”制度,洪福村从竹子杂草堆成山,到犹如城市公园的林间别致小景,春节里红彤彤的灯笼挂满树梢,装扮得喜气洋洋。

刘婆婆所在的洪福村 2组如今有个别致的名字——“洪福别苑”。“起名字的时候,大家都纷纷出主意,最终取了我提议的‘别苑’二字。”刘婆婆略显得意地说道。而到村里走一走,一下就明白了这个名称的来由。

一路上,一幢幢浅棕色的小别墅目不暇接。各家各户门前不仅整洁卫生,屋外竹篱笆将家门口的果园子、菜园子围住,既增添了田园风情,也避免了废菜、禽畜粪污等破坏环境。

洪福村是典型的城郊乡村。该村将城市社区的“管家”概念植入乡村治理,调动起村民参与自治共建的积极性。通过治理脏乱、筑景美院,农村人居环境美化了,文明乡风也在这里逐渐形成。

“打造最美庭院,让家家户户养成爱卫生讲公德的习惯,潜移默化中也宣扬了勤劳、爱家、无私的精神。”洪福村2组组长李力亲身经历了村子环境的大变样。

当下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着更多城里人到农村体验生活。春节期间,城市周边游、乡村游、探亲游更是火热,也带来了无限商机。春节期间,记者在与内江交界的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遭遇”了场镇饭庄的爆满,堪称“一桌难求”。而乡村又以怎样的面貌迎接人们的回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体现了乡村全面振兴是“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振兴。乡村作为蕴藏丰厚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人们走得再远也怀有浓浓的乡愁。如何以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课题。

新闻推荐

安全防疫并抓 守护水路平安 春节大假,三台水路交通运客2万余人次

2月9日,从三台县地方海事处传来消息,今年春节期间,三台县投入营运船舶224艘次共5551客位,到目前完成客、渡运量2.06万人次。...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