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囗超 20 万,这个镇靠什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11月4日下午,在三台县潼川镇草堂社区,陈家巷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福林和社区干部会合后,来到小区路口仔细端详。他们计划在这里安装一个道闸,结束陈家巷小区几十年“敞开”管理的历史。“主要是规范车辆进出,巷子窄,很容易因拥堵、停车问题导致纠纷。”陈福林说。
陈家巷小区是三台县最大的“城中村”,84幢自建房居住着超过5000人。由于引不进物业公司,这里长期脏乱差,纠纷频繁。现在在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许多难题已迎刃而解。
陈家巷小区的变化,是潼川镇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缩影。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潼川镇打造了一套从乡镇到社区,再到小区、楼栋的全覆盖工作网络,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难题。
党员骨干成为基层治理的“支点”
作为三台县主城区,潼川镇常住人口约23万,平均每个社区服务2万多名居民,而每个社区工作人员只有10余个,还要承担着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需要全覆盖走访的工作,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过去的陈家巷小区,就一直是潼川镇社区治理的痛点之一。“小区像迷宫,路面随处可见垃圾。”回忆起第一次走进陈家巷小区的场景,草堂社区党委书记龚利娟皱紧了眉头。
这个小区人口密集,占草堂社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社区工作人员仅全覆盖走访一遍至少需要10多天。
要服务好群众,需要借力,首选就是党员。老党员陈福林由此进入社区党委视野。在潼川镇的指导下,他与其他22名党员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开始自发清理道路上的垃圾,协助社区调解纠纷。2020年,为防范疫情,小区党支部发动志愿者参与到入户摸排、值守小区入口等工作,最多时有数百名志愿者参加,一举树立起威信,很快牵头成立了小区自治委员会。
如今,小区的治理工作有条不紊,小区自治委员会正筹划对几处空地进行硬化建设停车场,化解停车难题。
脱颖而出的党员、志愿者骨干,成为社区开展群众工作的“支点”,从人口普查到防诈知识宣传,这些“支点”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党建引领“穿针引线”构建“服务网”
有了“支点”,还需要将其有效组织起来。为此,潼川镇通过全覆盖建立小区党组织的方式“穿针引线”,将分散的“支点”连接起来,构成一张联动治理的“网络”。
以解放街社区为例。社区内有两个小区比邻而居,院落都很狭小,连停放自行车、存放快递都没有空间。有居民提议:如果能将小区间的围墙拆掉就好了。
这两个小区虽“一墙之隔”,但党员却同属一个党支部。对“拆掉围墙”,大家在支部内进行了初步讨论,达成共识,继而通过社区党委争取到了镇党委支持。
今年3月,隔断两个小区的围墙成功拆除,小区中的违章建筑也得到清理,腾出来的空间不仅可以开展活动,还规划了停车棚、充电桩和健身器材。因为共享一个小区出口,大家还计划设置一个门岗,彻底结束两个小区“没有大门”的历史。
构建“服务网”,还需要搭建平台。如陈家巷小区探索实施“1235”工作法,将84幢房屋划分为5个号段,并建设了出租信息平台、调解平台和议事平台,不仅将密集的流动住户纳入规范管理,还解决了小区内乱贴乱停乱占等问题。
“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夯实服务平台、丰富延伸服务群众体系,不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文明城市创建,都可以找到抓手,快速有效地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潼川镇党委书记严刚说。
新闻推荐
三台县北坝镇□特约通讯员刘玉明“百乐巷安置房居民小区多处沉陷,行人和车辆出入非常不安全,请你们到社区,我们一起帮助...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