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黎曙—— 一座老宅见证“湖广填四川”移民奋斗史

绵阳晚报 2021-10-11 10:40 大字

何家老宅

何氏后人带记者参观老宅

老宅和前面的池塘

下堂屋镂空大门工艺精美

大门上的古老拉手

距离三台县金石镇黎曙场大约2公里的土城村8组(原黎曙镇长兴村七组),有一座建于清代的何氏祠堂,历经两百多年风雨,祠堂的两个院子和部分房屋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何氏后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何家老宅,面积很大,光是天井就有48个,从外面进来有8道大门,院内设计有排水系统,甚至还有比较完善的消防设施。这座老宅见证了湖广填四川时期,三台何氏先辈辉煌的创业成果。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胥江文/图

古老房屋建筑考究

来到何家老宅大门外,眼前就是一道门楼和高大的“龙门”,两百年间迎来送往,龙门上高高的木质门槛已被踩得凹陷下去,但仍能依稀感受到当年的风光。过去,人们把大门叫做“朝门”“龙门”,把在门厅里聊天称作“摆龙门阵”,这个俗语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那时,比较讲究的人家才会在大门修建高大的牌楼,有的上面更装饰有精美的雕刻,何家老宅的门楼便体现了当年工匠的高超技艺。

从大门进入第一道天井,天井里仍能看到地面上铺设有整齐的石块,部分地面上的石块已经缺失,裸露的土地上已经种上了蔬菜,但站在这里,仍可遥想当年天井宽敞明亮的模样。紧挨着天井就是堂屋,堂屋里供奉有何氏先辈画像,穿过下堂屋又是一道天井,紧挨着就是上堂屋。上堂屋目前空置,过去可能是用于接待客人的地方。

何家老宅坐北向南,目前仍保存的为两进双四合院布局,据称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梁架,悬山顶,小青瓦覆盖,竹编泥墙。木构梁架用料考究,门窗、撑弓、垂挂等小木作雕刻细腻精致,尽显当初华美恢宏的气魄。记者注意到,房屋墙体采用青砖筑砌,砖块尺寸与现代砖块完全不同,且砖墙为空心结构。

“不但房子建造讲究,排水系统也非常讲究。”何氏后人何志富告诉记者,每逢暴雨天气,无论雨再大,院子里的地面都不会积水,而且院子紧邻池塘,形成非常好的消防保障。

老宅曾住60余户人

“我从嫁到这里起,就住在这里。”今年83岁的董术珍老人住在何家老宅门楼边一间数平方米的房间里。她告诉记者,过去,她们全家都住在这里,后来孩子在旁边另修了房子,搬走了,她喜欢老房子,就一直住了下来。

现在,董术珍老人是唯一仍住在何氏老宅里的居民。不过,在过去,老宅也曾人气兴旺,“几乎全生产队的人都住在这里”。“最多时可能有60多户人。”何志富告诉记者,这个生产队的人几乎都是何氏后人,因此都住在祖先留下来的老房子里。“以前,进入院子要经过8道门。”何志富的父亲、今年80多岁的何氏家族宗亲会会长何开模说,因为大院里面天井套着天井,不熟悉的人进来后往往都会迷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老宅里的人口继续增加,一些慢慢有了余钱的村民们另外修了房子、搬了出去,老宅里空出来的房间就成了生产队的保管室,再后来,生产队不存在了,房子慢慢荒废,大部分损毁的房屋并没有维修,逐渐垮塌,现在只剩下两道天井。“目前剩下的房屋可能仅为过去老宅面积的20%。”何志富说。

后来,这里成了何氏家族的祠堂。除了这两年疫情影响之外,每年春分时节,这里都会举办宗亲会,何氏家族的后人大都会来到老宅,欢聚一堂,共叙亲情。

移民入川艰辛创业

在何氏祠堂堂屋正中,悬挂着何氏家族入川始祖何永传与夫人吴氏的画像。何开模联系上保存何氏家谱的后人何志恩,找到了两册不同年份编写的何氏家谱,虽然何氏家谱没有何永传修建何家老宅的记载,但简单记载了何氏家族起源以及入川的经历。

根据何氏家谱记载,何氏祖先何太郎为庐江郡(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唐末五代时任福建宁化县令,后来调往两广任职时,从梅州道经过武平县的时候,看到那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后来便定居于武平。

到何家第十二世祖何一岽时,正好清朝推出移民四川的优厚政策,于是在康熙60年(1721年),何一岽与兄弟叔侄等随着迁移的人们来到四川,他来到三台西路中五里的梅子沟创业,而梅子沟可能就是后来叫做长兴沟的老宅所在地。6年之后,59岁的何一岽去世。何一岽入川时,何永传才17岁,入川6年后父亲去世,当时23岁的何永传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

建房耗时三十余年

“修建这座房屋前后共用了37年。”何志富说。“这座老房子在建的30多年间,有的匠人甚至都没见过主人家”,住在附近的一位村民说。

当年,何氏先祖何永传为何要修建这么庞大的一片房屋呢?有人猜测,何永传可能就像现在的外出务工人员一样,一直在外辛苦赚钱,甚至一年到头难回一次家,赚的钱除去家用,尽数用于修建房子。房子修得这么大、这么好,应该花费不菲,但在家谱中以及何家后人口口相传的叙述中,都不知道何永传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当年由于建房时间太长,据推测,何氏老宅建好后,何永传可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

何家后人考中进士

“先祖何永传去世后,安葬在古井镇凯江村12组紧靠在凯江的山边。”在何家后人何志勇的指点下,在山清水秀的凯江畔一处山腰,记者找到了何永传与夫人吴氏的安葬地点,墓碑上记载为乾隆59年(1794年)所立,此时何永传去世已经17年了。“古时候,先辈迁坟是很正常的事情。”何家后人说,当时的人们会寻找“风水”更好的地方安葬先祖,何永传的遗骨便迁移了7次。

何永传32岁时生下大儿子何远怀,后来何远怀进士及第。据何家后人讲,何远怀曾担任朝廷高官,年老后应该回到家乡,在此期间写下了当时到他那一代的家谱。

新闻推荐

农村宅基地不能继承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周钰)近日,三台县人民政府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一市民咨询:请问农村...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