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诗人李商隐 □朱文杰

西安日报 2020-12-12 03:40 大字

李商隐诗中有两句咏凤凰的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之千古佳句。

第一句是《无题二首(其一)》诗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说身上虽然没有像彩凤那样能让两人比翼齐飞的翅膀,但是彼此心有灵犀,心照不宣,心灵感应,“一点即通”。第二句是在《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诗中写的“雏凤清于老凤声”,意为雏凤圆润的鸣声,比之老凤苍凉的叫声更为清亮。

诗中所写的韩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其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韩冬郎)当年才10岁,就能够在送别李商隐的晚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满座宾朋。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雏凤清于老凤声”便出自其中一首。诗人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胜于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诗人又以“桐花万里丹山路”,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经过诗人想象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叫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这是非常富于诗情画意的描绘。在这首诗展现的画面中,韩冬郎的青春年少和俊拔诗才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李商隐其他咏凤诗也首首不凡。比如《丹丘》中的“几对梧桐忆凤凰”,《赠刘司户蕡》中的“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这里的“凤巢”指中书省。包佶《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一诗中也说到“凤巢”,即“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李商隐《无题》有一句“凤尾香罗薄几重”,凤尾罗即凤文罗。《白帖》中有“凤文、蝉翼,并罗名”;凤文,罗名,指装饰凤纹的轻薄的丝织品,碧文圆顶,是装饰碧色花纹的罗帐。一说是唐时婚礼用的百子帐,织着凤尾纹的绫罗。此句盖言主人公正在夜晚缝制罗帐。

李商隐《流莺》诗中有“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他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全诗咏物抒情,借流莺自喻,寄托身世之感。“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这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哀鸣,然而在这偌大的长安城内,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

李商隐《茂陵》诗中有“内苑只知含凤嘴”。凤嘴,传说仙人煮凤喙及麟角作胶,名为续弦胶,见《十洲记》;又传汉武帝时西域一国王使臣献此胶。帝至华林苑射虎,弦断,使者用口濡胶以续弦。含凤嘴指用嘴含胶将其濡湿融化。含,亦作衔,此句讽汉武帝好游猎。

李商隐病故后,他的挚友崔珏在《哭李商隐》中,写出了李商隐的人品、人格与诗才。其中有“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用“鸟啼花落”来营造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引出人们对李商隐的怀念,及对李商隐身世坎坷、不幸命运的感慨。一句“桐枯凤死”,更让人哀伤悲凄。李商隐曾自喻为凤凰,具有高洁的人格。他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有“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鸾皇”即凤凰。在《安定城楼》一诗中有“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雏竟未休”,被人称为“神句”。“鹓雏”用《庄子》中的典故,《庄子·秋水》中有“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这首诗说明了李商隐活着时,即凤尚在时就遭猜忌排斥,无桐可栖,无竹可食;而如今竹死、桐枯、凤不来(凤亡了),就更令人悲怆万分了。崔珏诗中的这两句,悼念中有哀伤、有悲愤,可谓一哭三叹也。

传说中的凤凰集美丽于一身,性格高洁,有君子之风,而李商隐就堪称诗人群中的凤凰。

新闻推荐

车主下车时摔伤 保险公司“找理由”拒赔

老何受伤了,从货车驾驶室上面摔了下来。不仅花费了1万多元的医疗费,还被评定为十级伤残。想着自己买有保险,老何找到了保险...

三台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