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建农场 河滩地种出“甜蜜果”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21 06:06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7月,正是葡萄成熟时节,在三台县乐安镇金家村五组的蒋柏林家庭的葡萄园里,一串串珠圆玉润、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紫色、黑色、褐色的葡萄皮上带着特有的白霜,分外诱人。“今年虽然受旱情影响,但由于管护到位,加上阳光充足,葡萄果味儿很足,特别甜。”农场主人蒋柏林乐呵呵地说。

因为常年在田地里劳作,今年33岁的蒋柏林皮肤显得黝黑。对此,蒋柏林总是笑着回答:“我这是农民的本色。”坐在葡萄架下,品尝甘甜的葡萄,蒋柏林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放弃高薪

返乡建起家庭农场

在三台县的创业队伍中,蒋柏林有些特别。不仅仅因为他是全村为数不多的重点大学毕业生,更在于他创办的是具有现代农业体系的“庄园”。

2009年,蒋柏林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康定一家大型农业企业,后因管理成绩出色,升任企业运营总监。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并未拴住蒋柏林的心。2013年,考虑到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蒋柏林毅然辞职回乡创业。“当时许多人劝我,说端着金碗不要,非得回乡和泥巴打交道。”谈起当初辞职返乡的情景,蒋柏林感慨不已。回乡之初,村里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一些亲戚甚至劝他赶紧到城里找份工作。但蒋柏林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回乡创业,肯定会吃点苦头,但他就想用学到的专业知识闯一闯。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蒋柏林看到后喜出望外,也确定了创业的方向。在得知他的想法后,乐安镇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帮助协调土地,提供相应政策支持。2013年9月,蒋柏林先期投入50多万元,流转土地102亩,用来种植葡萄和草莓,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庄园”,成为三台最早一批家庭农场主。

遭遇挫折

初心不改迎来丰收

蒋柏林介绍,流转的100余亩土地有河滩地40余亩。河滩地石头多、沙层薄、漏水快、不易保湿。为改良土壤,蒋柏林采用农家肥和油菜枯作底肥,沼液灌溉以增加土壤肥力,并栽种青草进行返田,增强地力。

“一年施肥四到五次,非常费人工。”蒋柏林说,葡萄园虽靠近凯江,但他依然打了数口深井,采用井水滴灌,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葡萄园和草莓园病虫害都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果品质。在刚开始的两三年里,蒋柏林每年都要投入几十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这个时期里,处于培育阶段的葡萄园是没有任何收入的。蒋柏林说,前期陆续投入200余万元,但都没有见到效益,直到2016年,农场才迎来转机,葡萄和草莓获得大丰收,当年纯利润有近30万元。

2018年4月遭遇大风,葡萄园全被吹翻,大棚全部被吹倒,葡萄架损毁严重。面对一片狼藉,蒋柏林没有灰心,先后花了10万元,对大棚和基础设施进行整治。屋破又逢连夜雨。当年7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洪水将葡萄园扫荡一空,刚刚成熟的葡萄被水冲走,葡萄树连根拔起,大棚和水泥桩也被埋进沙土里,经济损失达70余万元。“当时,看见滔滔洪水冲走一切,我心如刀绞。”蒋柏林回忆说,前后两次灾害让他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想到多年的投入和心血,他选择了从头再来。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葡萄园再次恢复生机。

“我们的葡萄和草莓品质好,回头客比较多,给了我再次创业的勇气。”蒋柏林说,如今,他采用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模式,借助多平台进行销售,年纯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带头致富

指导村民开办农场

村民们看到蒋柏林成功后,纷纷前来讨教经验。如今,在蒋柏林的帮助和指导下,金家村家庭农场已从蒋柏林1家变成了4家。

为帮助村民办好农场,蒋柏林总是倾囊相授,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村民寻找销路,让村民们很是感激。在蒋柏林农场里,农闲时都有很多村民在劳作。他们利用农闲来务工,工资按天计算,仅仅是做些杂活,每月都有近2000元的收入。

“除土地流转的费用,每年支付村民工资都在20万元左右。”蒋柏林说,村民农闲时在农场做杂活,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收入比以往种植水稻增加不少。

新闻推荐

情暖高考学子 他们这样爱心助考

仁和区总发动的哥爱心送考本报讯(杨成)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工会引导辖区的4家出租车公司工会,以“汇爱TAXI情暖花城”...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