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深耕”结硕果勇于探索树“标杆”

绵阳日报 2020-07-10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李桥臻实习记者邓维

在农村长大的林宏梅,一直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外从商多年一直心系家乡的发展,想要回乡做点实事。

近年来,三台县积极响应国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扶持培育家庭农场,林宏梅夫妇得知消息后,决定弃商返乡从农。2015年5月,夫妇俩投资200余万元,在三台县金石镇元山村12组注册成立宏梅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粮油种植、农产品销售、农机服务等业务。

找方向转思路弃商从农搞种植

2014年的春节刚过,林宏梅夫妻二人来到金石镇高井村3组、4组,走村串户和近100户农户协商流转土地。土地流转下来后,林宏梅投入60余万元种植丹参和柚子。由于缺乏管理和不懂技术,种植的柚子和丹参产量低,价格又受到市场影响,亏损40余万元,损失惨重。

失败过后的林宏梅并没有气馁,她认识到做农业不仅仅是光有一腔热情就可以了,做农业要懂技术懂管理懂行情。“刚开始想着只要去做就行了,经历过这次失败后才发现里面有很多学问。”林宏梅说。

钻技术学管理走现代农业路子

林宏梅开始多方走访学习,潜心学习掌握现代粮油种植技术后,她又一鼓作气流转土地300余亩,购置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乘坐式打药机、烘干设备、无人植保机等农机具,耕种防收全部实行机械化。同时,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农场建立配方施肥台账,采取“秸秆全量还田+绿肥种植”模式对田块进行分片轮休,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培养地力,提高粮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由于流转的土地全是三分、五分小块地且不成形,极不利于机械耕种,林宏梅便组织土地整理,20多天时间,分散的土地被集中起来,最大的地块50亩,最小的地块也在5亩以上,基本上都能机械化耕种。

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正是大春备耕时节,购种、购肥、翻地,到5月中旬,300多亩玉米终于播完。从前期精选优质高效的种子,到中期均衡施肥、绿色防控、科学防治的精心管理,历经几月,玉米迎来了丰收。“看着一片片金黄的玉米,第一次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收打、晾晒、称量入仓。一季下来,仔细核算,每亩有200多元的净收入,赚到6万多元。”林宏梅说,她看到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希望。

扩规模延产业链不忘乡邻齐致富

从2016年开始,宏梅家庭农场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到2020年大春,共计流转土地达到了1000多亩,年产粮食800-1000吨。

但从2017年起,整个市场粮食价格低迷,玉米价格1.6元/公斤,小麦价格1.8元/公斤。“继续这样种下去,迟早会经营不下去。”林宏梅决定改变方式,将低价粮食进行转化,采取集中养鸡和酿酒的方式增加经济收入,2019年经营收入达到83.5万元。

林宏梅夫妻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及发展经营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受到了国家农业农村部、省市县农业部门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三台县粮油站2018年在农场实施了三台县“粮改饲”玉米青贮500亩,旱地玉米高产示范创建150亩,青贮玉米品种高产对比试验50亩;农场还承担了三台县农业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课题——丘区旱地玉米高产示范建设120亩,2018年至2020年连续承担了四川省农科院丘区夏播玉米机械化作业试验;2016年农场升级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19年升级为“省级示范农场”。

宏梅家庭农场不断探索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绿色标准化技术,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农场实现了产量和效益双提升,带动金石镇20多个家庭农场和周边100多个小农户增产增收。

新闻推荐

情暖高考学子 他们这样爱心助考

仁和区总发动的哥爱心送考本报讯(杨成)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工会引导辖区的4家出租车公司工会,以“汇爱TAXI情暖花城”...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