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级扎实备战严防地质灾害

绵阳日报 2020-06-12 07:49 大字

□本报记者赵烨

“快跑,山要垮了……”近日,三台县举行2020年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救援演练,模拟芦溪镇在暴雨中排查出一社区地灾隐患点有崩塌现象。当地群众在演练中积极参与,体验了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群众避险转移、被困群众搜救等多个场景。

当前绵阳市正处于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全市各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前期部署的基础上“层层加码”,未雨绸缪、扎实备战,努力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准备工作。

地灾隐患全排查防灾体系全覆盖

绵阳市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生态条件脆弱,地质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地灾隐患点2365处,直接威胁6.4万群众生命安全。

绵阳地质灾害主要存在隐患多威胁大、重点分布在北部四县和季节性特征明显三大特点。“11个县(市、区)、园区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数量占全省隐患点数量的6.9%;平武、安州、北川、江油4个县(市、区)地灾隐患点数量占全市的86.2%;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占全年的90%以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详细分析道。

针对实际情况,绵阳市建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工作责任体系、以地质灾害指挥部为中心的组织指挥体系、以地质灾害专家队伍为主的技术支撑体系“三个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组、点”六级防灾体系,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防灾减灾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防灾人员直接责任;成立市地质灾害指挥部,修订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定期组织风险预测和会商研判;与此同时,全市11个县(市、区)、园区分别与专业地勘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建立应急技术专家库,组建汛期驻守和技术服务队伍,确保实现防灾体系全覆盖。

宣传演练全方位防灾措施全落实

对群众的宣传,一定要“面对面”讲到位,“手把手”教到位,“实打实”练到位。

结合年度排查、发放一案两卡时机,到群众身边进行宣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村逐点向受威胁人员讲解隐患点地质构造、应对措施;并坚持在乡镇、村组、点位组织地质灾害避险演练,重点演练预警信息传递、疏散撤离线路和避险组织指挥。今年以来,绵阳市开展分散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3280场,组织点位避险演练1828场。

“从4月中旬至6月初,绵阳市对各地防灾工作进行了两轮专项检查督导。”该负责人表示,在隐患排查方面,目前全市已组织155人参与排查,共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位2861处,发现新增隐患点位71处,销号486处隐患点。针对隐患点实际情况,绵阳市采取逐点调整防灾责任人,完善防灾预案,制定防灾措施,全市落实专职监测人员2365人、更新隐患点预案2646个,累计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12485户。

应急预警全掌握安全隐患全管控

为全面掌握应急预警信息,绵阳市积极用好“地灾值守平台、气象预警平台、自动化监测平台”等三个平台。

从5月1日起,市、县自然资源部门每天安排13名领导带班,26名值班人员全天值班,平均每天抽查监测人员460余人。入汛以来,已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8万余条。该负责人表示,绵阳市已将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员全部纳入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网络,并建成覆盖全市176处隐患点的地质灾害自动化实时监测系统,可实现全天候监测预警。

在安全隐患管控方面,绵阳市积极做到保资金、保项目、保应急“三个保障”。2017年以来,绵阳市共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3.7亿余元,完成62处工程治理,182处排危除险,1340户避险搬迁。同时,坚持“闻讯而动、早撤快跑”,构建“村帮村、组帮组、户帮户”三互助避险机制,确保临灾避险“一人不漏”。

新闻推荐

不满判决 竟向法院牌子喷漆 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6月8日6时许,一名男子用黑色乳胶漆污损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外的牌子。9日下午,绵阳市公安局城北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绵阳市三台...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