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战疫 残疾鞋匠这次捐款500元
白朝平在鞋店一边忙活一边关注电视新闻
2月3日,大年初十,家住涪城区平政第八居民区的白朝平骑着他的代步车,前往绵阳市红十字会捐赠爱心善款。虽然当时他戴着口罩,但还是有人认出了他——从2003年起,白朝平开始每两个月定期向绵阳红十字会捐款,虽然金额不多,每次捐款十几元、几十元不等,但十几年来一直不间断。而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捐赠了500元善款。
■记者杨佳/文王勇/图
从“非典”开始,他定期捐款
2月3日,白朝平戴着口罩,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来到绵阳市红十字会楼下。下车时,由于腿脚行动不便,他的动作比正常人缓慢了不少。正在楼上工作的绵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林桦一眼看见了他,立马猜出他的来意,马上让工作人员将募捐箱抬到了大门口。随后白朝平从包里拿出了一叠钞票,整理一番后放进了募捐箱。捐款完毕,工作人员多次请他留下电话号码,但他摆摆手便离开了。
2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平政第八居民区,见到了白朝平。一间不大的修鞋铺面,架子上放满了修鞋的工具,电视里正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白朝平坐在一把圆形小马扎上,一边忙着修鞋,一边不时抬头看看电视。
2003年“非典”期间,白朝平向绵阳市红十字会捐赠30多元善款,那是他第一次捐款。“当时我也是看了电视新闻,感觉被感染的患者不容易,抗击‘非典’的医生护士更是值得敬佩,于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白朝平是三台县中太镇人,从小腿脚不便,后随兄弟姐妹搬到了绵阳城里生活。他已经从事修鞋工作20多年,2003年,他每天收入约一元左右,30多元几乎是一个多月的积蓄。那次捐款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将顾客给的零钱放在一边,一角、两角、五角,积攒两个月左右,就到红十字会捐赠一次,十多年来从未中断。此前,他捐赠的最大一笔善款是2008年“5·12”地震期间捐的200元。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随时关注着新闻。医生、护士他们太辛苦了,看得我好心痛。”白朝平眼眶里蓄满了泪水,“他们太不容易了,我的能力实在有限,能帮一点是一点。”
行善无关能力大小,能帮就尽量帮
白朝平很“低调”,但在涪城区平政桥一带,他的名气可不小。“老白服务特别热情周到。这一带只要有人让他上门开锁,他都是尽快赶到,我们这里老旧小区比较多,有时候需要爬好几层楼,他也毫不推脱,从不拿自己行动不便说事,收费也很便宜。”周围邻居这样评价他。
“我就是个靠手艺吃饭的。”白朝平说,来照顾他生意的基本都是老熟人,虽然自己是外地人,但几十年来周围邻居对他也是颇多照顾,不能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就只享受他人好处而不作贡献。白朝平介绍,在社区和残联干部的协调下,他兼职卖起了香烟、饮料等,现在每个月的纯收入约1000元左右,加之自己也有“五保”补助金,生活无忧,每个月还能捐出一点“小钱”。
“你自己都行动不便,为什么依然坚持帮助别人呢?”有不少人这样问白朝平。他说:“我有时候也会跟着志愿者一起去做服务工作,我见过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个事情跟能力无关,能帮就尽量帮嘛。”去年,平政第八居民区的一名菜贩找到他,表示想像他一样,做点志愿服务工作。在白朝平的牵线下,那个人成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还收到了“壹基金”公益基金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说到此次抗击疫情,白朝平很乐观,“就像2003年‘非典’一样,大家都出一份力,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新闻推荐
值守人员在刘营渡口向群众发放防疫宣传单(市交通运输局提供)本报讯(记者田明霞实习生张嘉昊)1月29日,从绵阳市新型冠状病毒...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