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稳产保供出实招

绵阳日报 2019-12-16 07:10 大字

自去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病防控,密切关注疫情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的影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稳产保供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对养猪有哪些鼓励措施?养殖户怎么养猪并规避风险?绵阳市如何进一步做好生猪稳产保供、价格稳定工作?日前,记者就这些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了相关部门。

□本报记者李灵越

问:企业、养殖户怎么养猪并规避风险?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产业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统一部署,全市上下联防联控,以较小的损失保住了猪业根基。

今年8月,绵阳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出台《绵阳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引》,梳理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屠宰监管、市场监管、应急处置、风险评估、恢复生产等关键措施。

在生猪养殖中,“两场”应做好设施设备提档升级,提高养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督促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等饲养管理制度;养殖大户、专业户要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水平,加强用具设施消毒、加强喂养管理、严禁泔水喂猪,主动改善防疫条件。

问:绵阳对生猪养殖有什么鼓励政策?答:今年以来,为确保猪肉供应,从中央到省、到绵阳市都密集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充分显示了各级政府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心。绵阳市出台的《绵阳市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对于化解当前养殖户面临的“不想养、不敢养、怎么养”等症结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持续加强奖补力度。支持无害化处理中心及收储点建设,支持新建(改扩建)种猪场和大型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0头以上)纳入项目储备库,财政优先重点给予扶持,支持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统筹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恢复生猪生产、核心育种场建设、强制扑杀补助等方面。督促保险公司向上级积极争取政策,加大财政保费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中小养殖户投保生猪保险,推动实现应保尽保。

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支持具备生猪活体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按照市场化和风险可控原则。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遇到经营困难的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确保其平稳渡过难关。对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赔偿,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开通理赔绿色通道,提高理赔服务时效,及时足额赔付。

调整优化国土空间规划。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增加附属设施用地规模,取消15亩上限规定,保障生猪养殖生产的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求。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林下养殖,允许在Ⅲ、Ⅳ级保护林地内建设畜牧业养殖设施并优先保障使用林地定额,探索林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问:当前猪肉市场价格小幅回弹,绵阳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好生猪稳产保供、价格稳定工作?

答:保障猪肉供应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从当前猪肉价格和发展态势看,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绵阳市将采取措施,确保元旦、春节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保持价格稳定。

加强市场信息预报预警,做好猪肉价格调度,建立市场供应专项应急预案,落实好市级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从11月中旬到2020年1月底,开展有计划定点投放市级政府储备冻猪肉1000吨。建立定点供应机制,引导市内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生猪养殖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等市场主体与机关、学校、医院等消费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加快建立渠道相对稳定的供应体系。落实好临时补贴,以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重点关注大中专院校学生、受灾群众、下岗职工等人群,完善制定价格补贴联动机制,达到条件后及时发放临时补贴。

问: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明显下滑,绵阳市各地如何稳产保供?

答:在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下,绵阳市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

三台县盯住重点,细化措施,初步形成包含“一本台账清底数、两支队伍强实力、三级责任建体系、四个层次全覆盖、五字措施抓落实”的“12345”疫情防控路线。近年来,全县先后引进新希望、铁骑力士、正邦等生猪产业化集团,明兴农业、小寨子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集饲料、育种、育肥、屠宰、加工、科研、体验、循环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生猪产业。全县已构建育种-扩繁-生产三级配套的生猪良繁体系和县-乡-村-场四级人工授精网络,建成种母猪场14个(其中核心育种场2个)、种公猪站2个、发精点51个,三元杂交面达90%以上。针对屠宰秩序乱象积极作为,2年内取缔关停了144家非定点生猪屠宰场点,并规范了45家定点屠宰场点。

江油市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大力促进生猪等畜禽生产,截至11月底,生猪存栏31.6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57万头,生猪出栏55.34万头。目前,全市生猪种业体系健全,有新希望海波尔和川藏黑猪2个核心种猪场,父母代扩繁场5个,市级公猪站2个,乡镇人工授精改良点40个,形成了从祖代到父母代再到商品代的生猪“三级”良繁体系。规模化比重高,扶持了羌山畜牧科技、三一农场、阳光生态、雨锐等江油本土生猪养殖企业,生猪规模养殖场产能达年出栏60余万头,规模化比重占66.8%(生猪出栏500头以上)。种养殖业深度融合,形成了7.8万余亩种养循环农业基地……

其余各县(市、区)也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

新闻推荐

三台县民政局把好“五关”筑牢兜底屏障

三台县民政局依托民政业务职能,积极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切实把好“五关”筑牢返贫屏障。一是把好保障标准“关”。结合建...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