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环保世纪行关注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 治理农村面源污染 守护绿水青山
高棚村居住点整洁美观
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是守护“绿水青山”、确保涪江水质洁净的重要手段。近日,绵阳环保世纪行活动组来到三台,聚焦绵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减少面源污染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记者范萌文/图
宽阔的水泥公路蜿蜒通到村民家门口,道路两旁的油菜、麦苗一片嫩绿,柑橘园里果实累累,整齐排列的居民楼风貌别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进距离涪江沿岸一公里左右的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第一居民聚集点,一幅新村美景跃入眼帘。
记者深入村子进一步采访看见,村民们的房前屋后都十分干净整洁,地上看不到塑料薄膜、农药瓶、肥料袋,以及菜叶、果皮等生产生活垃圾。家家户户都将垃圾集中放到了各自门前的专门垃圾箱里,一个个庭院都是花草装扮,美丽迷人。
“以前,我们村里也存在一些脏乱差现象,大家对生活垃圾随手扔。现在好了,村上为我们家家户户设置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投放的垃圾箱。我们都会把垃圾分类放进专门的垃圾箱里,由村里统一来清运走。村子里的环境一下子变得干净整洁了。”该村村民刘秀蓉一边将自己家里的几个空饮料瓶放进可回收垃圾箱里,一边对记者说。在采访现场,记者瞧见村上70多岁的刘秀华大妈将自己吃过的柚子皮很自然地丢进了写着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里。这些点滴细节,都反映出村民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折射出绵阳市农村垃圾治理的实在成果。
“我们全村设有3个垃圾分类投放点、8个垃圾房,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垃圾全部实行了集中收集。每个季度,村委会还要开展环境评比,好的我们要表扬,差的上黑榜。”村上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分类集中投放垃圾已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为,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升。
“我们全镇24个村(社区),都是采取这种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模式,避免了面源污染。”立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海军表示,在推动治理中,镇上采取“建管并重”的模式,构建起”保洁、处理、保障、评比、奖惩”五项运行机制。以高棚村为试点,在全镇推行垃圾分类,采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模式,“像蔬菜叶、瓜果皮这些都丢进沼气池,人畜粪便等污水接入沼气池或村里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逐步在全镇实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收集转运量,有效治理面源污染。
一直以来,农业废弃物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农村垃圾治理也是落实治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绵阳市从党委政府下力气投入整治,到激发基层干群主动性、参与性、自觉性,努力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努力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立行政村常态化保洁制度,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开展农村公共厕所和户用厕所改造。从建设基础设施、规范标准、筹措资金、优化保洁队伍、完善制度等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做好农村垃圾治理工作。
新闻推荐
三台县民政局多措并举,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定期...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