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民享受“蓝天”244天 同比增加21天

绵阳日报 2019-10-29 07:47 大字

天蓝地绿水清的绵阳

10月28日,记者从市第三季度环境状况暨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控攻坚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前9个月,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273天,优良244天,同比增加21天,全市9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城区除主要交通干线外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均达标。

□本报记者苏东华文/图

据介绍,前9个月,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同比去年有所改善,市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273天,优良244天,同比增加21天;绵阳市纳入国家、省级考核的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全部优良,水质优良率为100%;全市11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市城区涪江铁路桥、仙鹤湖水库2处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各县(市)区9处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区除主要交通干线外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均达标。

据监测数据分析,高新区、三台县、涪城区、经开区、科创区未完成PM2.5阶段性考核目标,高新区、平武县、梓潼县同比变差,仙海区、盐亭县、安州区改善明显,改善幅度分别为22.6%、20.8%、15.9%;各地均完成PM10考核目标,平武县同比变差,三台县、仙海区、北川改善明显,改善幅度分别为22.8%、19.4%、14.3%;高新区、科创区、涪城区、经开区未完成优良天数比例考核目标,游仙区、安州区、三台县增幅明显,增幅分别为8.8、8.1、7.7个百分点。

绵阳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6.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4.5%,同比改善情况全省排名第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6.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9.0%,同比改善情况在全省排名第七。优良天数比例为89.4%,同比增加6.3个百分点,同比增幅在全省排名第二。臭氧超标13天,同比2018年持平,臭氧浓度值14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7%。

记者了解到,结合今冬明春季节特点和目前全市大气污染源情况,绵阳市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督导考核,重点在“控排、控尘、控车、控烧”四个方面添举措,把住污染排放的“总开关”。严查严处“散乱污”企业,组织重点企业错峰生产,建立建筑工地开复工验收机制,开展国省道路“路长制”准备工作,优化城区车辆绕行方案,开展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高排放机动车的监督抽检,扩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范围,确保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闻推荐

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乡村 绵阳市大力推进和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本报讯(记者冯淋淋)最近,家住绵阳市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的村民黄跃平十分开心。3个月前,黄跃平家的厕所改造完毕,旱厕变水冲式...

三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