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如画 芦德路

德阳晚报 2019-03-28 10:19 大字

半山云梦。

白发苍苍挑菜健走的婆婆。

留住春天。

芦德路与凯江相伴而行。

凯江回湾处清晨。

芦德路日出。

芦德路旁的凯江静静流淌。

二百钱水库的晨钓者。

□文/图郭慧文

德阳市区的东北郊,有一条乡村公路接驳在一环路上。道路始于东湖乡龙凤村,止于三台县芦溪镇,名称叫作芦德路。

芦德路在德阳境内途经双东、通江、瓦店、永太等镇乡,时而跨越纵横绵延的山岭,时而伴随婉转回旋的凯江,时而穿过人群密集的场镇,时而行经菜青麦黄的田壤,旖旎的田园风光遍布在道路两旁。春日里百花争妍,夏秋时瓜果飘香,也有人把这段路称为德阳的五十里生态观光长廊。

出龙凤村不远的一处山坡上,视线豁然开朗,俯瞰连片平缓的丘陵,层叠的山脊划成波浪形的曲线,被沉浮的雾霭分隔渲染,由浓渐淡地向远处的天际延展过去,在视野的尽头与天色融为一体。绵延的丘壑,纵横的阡陌,蜿蜒的小河,散落的农舍,描摹出一种“渔樵相问、鸡犬相闻”世外桃源般的唯美意境。这里有一处农家庭院,主人为庭院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半山云梦”,每每途经此处,总要停车驻步,站在这里眺望远方,想把梦想收入行囊,让思绪长出翅膀,在这片天地间自由飞翔。

二百钱水库,是芦德路沿途一处垂钓去处,日出时分,早起的垂钓者已聚在水边,系好鱼护、打上鱼窝,迎着红彤彤的朝阳挥杆出去,期待一尾尾金灿灿、沉甸甸的收获。

芦德路穿过通江场镇,一条小路通向山上。阳春三月,沿着这条小路蜿蜒而上,会有连片的花海映入眼帘。李花、梨花、杏花、樱花、桃花、菜花竞相开放,缤纷的色彩把春天炫染得分外热烈。大路上来往的车辆摩肩接踵,山坡上的阶梯、田埂间的小道,踏青的游人熙熙攘攘。人们赏春花、品坝宴、观民俗、拍靓照,把春天的气息拥入怀里,融入心中。

出通江镇不远,芦德路跨越凯江。江水流过大桥,流向由西南陡然转向东方,环绕狮子山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湾。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任时光流淌,总有那些瞬间的场景让人流连难忘。春季的正午,登上江畔的山顶,俯瞰一江春水由远方逶迤而来,在山谷回旋流淌。江水泛着莹莹波光,宛若一条温润的玉带镶嵌在陇上。倒映在水中的麻柳树影,恰似玉石中凝结的飘絮。看两岸绿树蓝垭、青苗黄花、白墙红瓦,大地就像一方明丽的织锦、一幅宏伟的图画。山风猎猎,拂动着衣裳,也掀起心潮,与自然共鸣着一首壮丽的交响。冬日的清晨,凝立在凯江的桥头,幽暗的天光把周遭罩染成浅蓝淡青,徐徐晓风轻托着一缕薄雾漂浮在山顶。村落无声,江水如镜,听林间的鸟鸣,看江中的倒影,会让人思维澄清,气定神宁。

通江镇到财神桥的十里路段,有凯江伴流,沿途林木苍翠、水秀山幽。行车至此,总要放慢速度,左右环顾。看清晨村落升起的炊烟袅袅,看林间朝晖染成的氤氲暖调,看白鹭掠过碧波的优雅身姿,看摇曳的光斑在路面闪烁跳跃。田埂上,白发的婆婆挑着装满青菜的箩筐在奔走,身体是那样健壮;小院前,喷洒完药剂的农妇坐在路边休憩,一只家犬静静地卧在身旁。

一次在双东镇外芦德路旁一处鱼塘休闲,渔获寥寥,无聊中便沿着塘边的小路走向不远处的村落。在一家农家院落前,见田间生长的黄瓜翠绿鲜嫩,便走入院内寻找户主买些尝鲜。男主人目视四十多岁年纪,问明来意后叫我们随意多摘些去,却并不收钱。相互客气了一番后,我摘了些黄瓜并与他闲聊起来。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家里来了客人,我便道谢告辞。拎着一袋黄瓜走在小路上,刚才主人闲聊的话却在脑海翻涌,挥之不去。

农家小院的主人不是本地人。来这里前,他是一名职业投资人,在金融大潮里十年沉浮,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增值,孰料在2008年那场股灾中,他十多年奋斗的成果化为乌有。那一刻,他为之不懈追逐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从此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生活在德阳的姊妹帮他选中了芦德路旁这片田园,建起了这座乡村小院。从此,他在这里耕田养禽,浇花种菜,过起了简单平淡的生活。耕耘三餐饱,劳作入眠深。他已经不愿意再回到从前的日子了。

诗人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感羡当地田园生活,曾写下“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的诗句。悠悠田园,迢迢阡陌,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是古人在诗歌里描绘的场景,又何尝不是现代的人们精神的栖地、心灵的归所?芦德路在旌东的山水田园婉转旋行,邂逅了多少风景?连结着多少风情?隐藏着多少故事?抚慰了多少心灵?

新闻推荐

逢“棚”必查 确保如期彻底整治

本报讯(刘善青记者赵烨)“园内卡丁车场、停车场、广场等设施都已拆除,复耕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近日,在三台县芦溪镇“盛...

三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台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