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民节首倡者之一、三台县解放村村支书刘世伟:“我们恰好踏在乡村振兴鼓点上”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9-22 05:34 大字

稿件来源:吴平

在三台首届农民节开幕式上,刘世伟发出热情倡议。

□本报记者 吴平

今年4月27日,四川省首个地方性农民节在三台县开幕。开幕式上,该县潼川镇解放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世伟、永新镇崭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勇等人响亮地发出倡议——设立全国农民节!

不久,三台县县委书记马辉受邀去北京参加座谈会,为设立农民节建言献策。

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宣布: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 “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几位四川的普通农民倡议设立全国性节日,竟然很快引起国家部委的关注,是巧合?是运气?还是偶然中的必然?

“农民节能从绵阳三台、从四川走向全国,是因为新时代敲响了乡村振兴的鼓点,我们只是恰到好处的回应者。”作为全国农民节的首倡者之一,9月19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刘世伟感慨地说。

春华

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刘世伟回忆说,在他年幼时,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他们母子4人。妈妈当年是村主任,工作很琐碎。

“冬天里天黑得早,从学校走路一小时回到家,屋子是黑的,灶是冷的,看邻居小孩都吃上热饭了,我妈还不知几点回家,很有点委屈、失落。”刘世伟说,但看到妈妈获得村民的信任和尊重,他又觉得很光荣。

后来,刘世伟外出打拼。25岁那一年,他选择返乡发展种养业。

当时三台作为劳务派遣大县,与输入地的联系不畅,刘世伟适时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只有与时代的需求紧密相连,英雄才能有用武之地。刘世伟下定决心,要在家乡干出一番名堂。

2008年,刘世伟出任解放村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十里荷塘”成为解放村一三产业融合的一张名片。无论去清华大学进修,还是出差学习,他总把“十里荷塘”的T恤穿在身上。至今,刘世伟已当了整整十年的 “村官”,见证了乡村的每一次蝶变。

夏韵

村民风貌悄悄改变

为帮助村里的留守儿童,刘世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开展助学活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从娃娃们逐渐开朗的面容中,刘世伟发现,只要伸出援手,留守村民的身体里,有着熊熊燃烧的能量。

贫困户赵老汉年近60岁,女儿残疾,儿子因盖不起新房而娶不上媳妇。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赵老汉门都不愿出。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通过分类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建等工作,截至2017年底,三台全县累计新建住房4071户,建成居民聚居点456个。

有了新房,赵老汉的儿媳妇就要过门,双喜临门,父子俩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赵老汉可以挺胸抬头出门打工了。

刘世伟将这些变化看在心里,他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沉闷的生活。”

举办农民节的想法,在他心中渐渐萌生,“村民需要一个总结,回顾自己的奋斗和成果,同时这也是一种激励,一份继续向前的动力和自信。”

秋实

农民节激发主体意识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刘世伟更加感到时不我待。今年3月下旬,他主动与三台县的乐安镇梨园村等9个产业强村联系,大家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了共识,并向县委县政府正式提交了举办三台县首届农民节的申请书。申请书递交上去后,不到一周,县上便批准通过。

但当时,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过不过节,不都还是种地?浪费那钱干啥?

对此,刘世伟认为,春节大张旗鼓地庆祝,还要花很多钱,为什么?因为它是民族、家族凝聚力和历史传承的体现。农民节也一样,它体现的精神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是不可或缺的。

刘世伟回忆道,当时筹备农民节时,从预算到舞台设计,从节目内容到现场调度,都是村民自己搞。在准备过程中,农民主人公的角色、实行监管权力的过程让人反思,农村文化到底是什么,哪里最能体现农民的自豪和成就?而这正是发挥农民主体意识的好时机。

三台首届农民节最后呈现的效果相当惊艳。当礼花绽放,彩带在空中架起虹桥时,崭山村老支书文伯毅惊叹道:“我们农民也做出这么震撼的效果了!”

“倡议成立全国农民节,正是出于对‘农民\’身份的自豪感。”刘世伟说,他与伙伴们能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首倡者,是因为恰好踏在了新时代的节拍上,唤在了农民的心坎上。

(图片由刘世伟提供)

新闻推荐

法院干警 参加扶贫推进会

本报讯9月17日上午,在顺庆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何冰冰的带领下,该院全体扶贫干警到芦溪镇参加扶贫工作推进...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