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上捡拾遗落上百年的“文化之贝”

绵阳日报 2018-06-24 08:23 大字

□本报记者陈荣文/图

“淡淡炊烟谷口回,驿门古道长苔莓。莫惊衣带清香满,适向梅花树里来。”时光回溯到清代,诗人陈书经过“秋林驿”时,被驿站周边迷人的风景所倾倒,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秋林驿,今天已经演变成三台县秋林镇。从汉唐及两宋、乃至明清,成都经中江、三台、盐亭,到南部直至巴中就有一条与“金牛道”齐名的交通要道——“唐巴道”,同样是北上出川陆路交通干线,秋林驿位于三台和盐亭之间,是成都至长安之间34个驿站之一。近代以来,随着交通路线的变迁,秋林驿失去了交通要津的地位,渐渐被外界的人们所遗忘。然而,有着近千年文化积淀的秋林驿(秋林镇),虽然地处偏远,近年来却通过生态和文化的探索,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焕发出新的光彩。

近日,记者随着几位与秋林有关的文化专家一道,到秋林镇走村串户,找寻千百年来积淀在古驿道上的文化遗存。

古驿道通衢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秋林镇四方村五组的一处山坡上,记者见到了一段100多米长长满青苔的青石条梯步古驿道,沿坡而上,人们有一种在历史中穿梭的感觉,仿佛又看到古人从这里通衢要道北上出川摩肩接踵之盛况。残存的古驿道不远处,立有一块建于清嘉庆八年的修路碑,记录了当年集资修建四方桥的往事,字体隽秀。由于其立碑的方向指着古驿道的岔路口,又被当地群众称作指路碑。

“《汉书》记载,最迟在东汉时期,秋林已设邮亭,成为了蜀郡通往巴郡的必经之地。唐朝建秋林寨,宋朝时秋林寨官牒传递,商贾往来,已成通衢,场镇形成,遂正式建镇,为古郪县十一镇之一。明朝设秋林为驿。秋林为潼川至盐亭路线中点,故设置供传递官府文书之信使驻足的驿站,属潼川州辖地。”说起秋林古驿道的历史沿革,三台县文管所副所长陈卫如数家珍。

陈卫告诉记者,相传三国蜀汉大将张飞曾驻军秋林,留下了桓侯庙、张爷桥等遗迹,明欧佩撰《重修桓侯祠碑记》:侯自成都,出守巴郡,驻节秋林,秋毫无犯。陈卫说,正因为秋林在古时所处通衢要隘之重要交通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驿往事》记载: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剑南节度使王建以东川节度使顾彦晖不发兵救昭宗难,十二月遣王宗涤,败彦晖于秋林,拔秋林寨,围梓州,次年还成都。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月,张献忠遣锐卒数万,由秋林驿间道出武东山,渡江围射洪。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农民起义军蓝大顺所部经秋林驿石城山寨,当地武举严怀韬(秋林驿官井沟人)聚众登寨阻击。蓝大顺所部无获遁去。红军长征时期,四川省委为打通和红四方面军的联系,开辟了三台通往南部秘密交通线,三台秋林中街“存仁药店”就是联络站之一。

古遗址九宫十八庙难觅昔日盛况

“一山一寺生得高,关圣人坐半山腰,般若寺前回头望,张飞大战麻石桥。”这是秋林镇流传广泛的一首民谣,形象地描绘了秋林地形地貌和人文典故。

“秋林名字始于唐朝,因地处群山迭峦之中,场镇周围奇峰并起,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虽寒秋仍蔚然成林,故曰“秋林”。秋林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九宫十八庙之称,冠绝一方,但很多已经难觅踪迹,仅停留在志书记载中,甚为遗憾。现存仅有张爷桥(旧名桓侯桥)、广佛寺、三义宫、严氏宗祠、天星寨、仁和寨等。”秋林镇文化站长冯廷勇说。

绵阳市知名书法家于江,从小在秋林镇橘子沟长大,他说,是秋林的山山水水和文化底蕴,滋养他走上了书法艺术的道路。对于“秋林驿”的文化遗存,于江每一处都能说出子丑寅卯,他带着记者,挨处进行了走访。

秋林镇街上的关帝庙,现在是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仅剩下面朝街口的一个圆形镂空龙头石雕,精美而饱含时代沧桑之感。位于中峰山西北麓的广佛寺,寺前有高达30多米的黄梁树一株。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瘟祖会,远近香客来此烧香,用纸扎“轿子”焚化在瘟祖神像前,借此表示送走家中瘟疫,仍然香火兴旺。秋峰村的顾家祠堂内,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的堂屋屋顶多处透光,难遮风雨,多处壁画也被“涂鸦”,然而在左侧墙壁上,一幅彩绘的文昌壁画栩栩如生,反映出了秋林当地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在石城山寨“雷打石”前,于江对上面风化严重几近漫灭的石刻字进行了辨认,准确地还原了两字为繁体字“兰馨”,笔力遒劲,并判断为明中叶之前所刻,是为秋林文化的新发现。

20世纪初,名噪四方的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威尔逊先后4次到中国西部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他在中国西部拍摄了200多张照片,其中一张就拍摄于秋林镇古驿道旁的桓侯庙,照片上张飞塑像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生动地表现了百年前中国民间高超的雕塑艺术。有关专家考证,我国很多著名的张飞庙,都没有留下百年以上照片资料,威尔逊先生拍摄的秋林镇桓侯庙张飞像,应为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三国人物摄影照片。

古文风耕读传家桂林书院遗墨香

秋林驿在古代处于交通要道,众多文人墨客驻足秋林,感慨这里的山川形胜和风土人情,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明代著名政治家杨廷和是状元杨升庵的父亲,他多次路过并在秋林驻足,留下了《秋林驿诗》:“桃花溪水绕山流,半是黄沙护作州。积土几湾刚有麦,平林一望更无秋。弦歌雅俗从今换,桑柘生涯不外求。好寺欲游游未得,赏心聊寄驿西楼。”陆渊《秋林驿诗》:“水接桃花溪上头,两峰南北似杭州;人家竹树多春色,我爱秋林不带秋。”是为吟写秋林风物的代表佳作。

秋林自古以来文风盛行,出过不少文武翘楚。三台曾经有草堂、云台、瑞星、涪江、炳藜、桂林等六大书院,都成为了三台文化的传承者。其中由桂林书院发展而来的秋林中学,是三台东南近代文风领先者。据记载,桂林书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书院在秋林驿北峰山下,培育出了不少志士能人,如道光八年武举人严怀韬、清代壬寅恩科举人左攀龙、抗战中将刘雨卿、四川大学教授左治生等。秋林文化之盛,由此可见一斑。秋林中学鼎盛之时有两三千学生就读。仅有学生140多名,然而校园内仍书声琅琅,丹桂飘香,古文风犹存。

“我们村虽然家家户户都是种田人,但是每户人家里都至少有一个大学生,耕读传家,是我们这里的家风传承。”秋林镇盘石村2组64岁老人江泽雷自豪地说。

“秋林有着悠久的建镇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我们已经开始对秋林宝贵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抢救性保护。”秋林镇党委书记蒋大平说,因为交通地位的变化,现在秋林距离县城较远,属于偏远乡镇,在交通上处于劣势,但在环境上却处于优势,镇内无工业企业污染,全镇森林面积达到210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1.62%,绿化率98.5%,负氧离子高。境内有杨柳溪、桃花溪穿镇而过,境内流程长11公里,山水相依,环境优美。我们正在策划发展文化民宿等产业,让丰富厚重的古驿道文化为秋林镇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新发现石刻“兰馨”

关帝庙龙头石雕

考察古驿道

顾家祠堂的文昌壁画

新闻推荐

民工起诉雇主索要欠薪因过诉讼时效败诉

今年4月,三台法院审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虽然法院确认了某建筑公司和工程承包人拖欠原告老刘近7万元工资款的事实,但因超过...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