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乡村 富了乡亲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4-13 05:41 大字

赏花的群众。

牡丹文化节吸引八方客——

□唐和建 胡杰特约通讯员 赵晓兰 文/图

“国色牡丹,喜迎八方宾朋;阡陌南山,共赏山乡巨变。”4月4日,绵阳市“综改区”首届乡村旅游节暨牡丹文化节在三台县景福镇鲜家嘴村隆重开幕,吸引万余人前来赏花看景。

上午9时,来自各县(市、区)的万余名游客集聚在鲜家嘴村九龙山牡丹基地,赏牡丹、乐乡趣、享乡愁、醉乡居、品乡味。

在景区,八组村民谭周容一边忙着卖东西,一边忙着收钱。“自从牡丹谷落户我们村以来,我们村美了,人气旺了,乡亲们腰包鼓了,我们的生意好多了!”谭周容乐呵呵地说。

今年75岁的谭周容一直开着服务店,过去一天基本上只能卖几十元钱的东西,自从牡丹谷落户鲜家嘴村后,一天能卖五六百元钱,预计牡丹文化节期间,每天营业额能上千元。在该村的“牡丹农家”,40岁的张丹正忙着安排工人准备中午的30多桌伙食。说起市县合建的综改区,张丹告诉笔者,自己以前在景福镇上开饭店,九龙山牡丹谷建起后,她在鲜家嘴村开起了农家乐。

在鲜家嘴村乡村振兴讲习所旁边的铭牌上,镌刻着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历程。

2015年2月,绵阳市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三台县委、县政府认真履行主体主责,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凭实干出成绩,达到了“三年见成效”的预期目标,探索走出了一条深丘地区农村脱贫攻坚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实现了“综改区”由贫穷落后到幸福美丽的历史性变革,其成就和经验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传播全球。

“这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跟住在公园差不多。土地流转出去了,有固定收入。还可以天天在这里打工挣钱,比过去种地收入高多了!”家住鲜家嘴村的龙太伦老人正在用喷雾器给牡丹花保湿,脸上笑容如牡丹花般盛开。今年68岁的龙大爷流转土地3亩多,土地流转费年收入1200多元。做一天活可以挣50元,一年可以挣1万多元,活路主要是浇水、除草、施肥,劳动强度不大,比种地省心省力。

来自浙江的投资商方治国介绍,2015年初,他在景福镇鲜家嘴村流转土地600余亩,在紫河镇五湖桥村流转土地500余亩,建起了观赏牡丹及油用牡丹基地。

笔者采访了解到,方治国投资的牡丹园经过3年多建设,已发展观赏牡丹50余亩,油用牡丹3000余亩,带动当地村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

“以牡丹节为契机,让更多的百姓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综改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综改区新建县乡村组道路近400公里,率先实现路网全覆盖,至三台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幸福美丽新村、“四好村”建设加速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提升;以生产资源重组、生产关系重构为重点纵深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目前,核心区36个村完成危旧土坯房改造3500余户,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4164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7.94%下降为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底的7600元增长至13805元,年均增长17%。

新闻推荐

谌氏家族填四川 生产豆豉名远扬

系列报道(4)清雍正4年(1726),湖南长沙府安化县人谌益珍(字凤章),携妻王氏及儿子谌安仕、谌安才、谌安忠、谌安位与弟弟谌益理、谌益润、谌益智迁往四川。初居铜梁、大足,仍难以度日,遂再迁至潼川...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