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央视《还看今朝·四川篇》聚焦绵阳环保整改 治水兴业 鲁班水库还清水于民

绵阳晚报 2017-09-27 08:03 大字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央电视台携手全国省级电视机构、全媒体推出大型特别节目《还看今朝》。昨日10:00-11:30,《还看今朝·四川篇》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片中第四个篇章特别提到绵阳市三台县鲁班水库治水兴业,还清水于民。

■何娴记者王望

三台鲁班水库还清水于民

《还看今朝·四川篇》采取航拍+直播+海采+人物故事四种节目形态,围绕“探路”(全面创新改革·创新开放)、“开路”(扶贫攻坚·共享协调)、“筑路”(交通民生·协调共享)、“让路”(环保与生态文明·绿色)四个篇章,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充分展示了五年来四川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变化、成就和百姓的精气神。

片中《四川这五年珍惜山水行动有力》篇章这样介绍:在四川中部的绵阳三台县,烟波浩渺的鲁班水库,把千里之外的岷江水,从川西平原引入川中丘陵,在这里形成2.78亿方的“人造天河”,覆盖63万亩的灌溉区。

过去,这里网箱养殖一度兴盛,富了当地渔民,毁了鲁班水库,水质降到劣Ⅴ类。

这5年,三台县先后拆除3000多口网箱,取缔网箱养殖,变渔区为景区,变库区为湿地。

这5年,库区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Ⅱ类,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增加,50万游客慕名而来,让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焕发出绿色新活力。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目前,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已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到2016年,四川森林覆盖率达到36.88%,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近15个百分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记得以前鲁班湖的臭网箱”

11:30,三台小伙儿梁青松拿着手机看完央视特别节目,不由发出感叹:“我还清楚记得,以前到鲁班水库边闻到的腥臭味。现在的鲁班湖真是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土生土长的三台人几乎都能够想到,5年前的鲁班水库水体发黑、腥臭味重,污泥厚达几十米。鲁班水库由于长时间网箱养殖,大量水产饲料和鱼的排泄物使水库水体有机物含量偏高,部分水域呈现富营养状态。高峰期时有3121口网箱,每天投放上百吨饲料,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距离湖边30米就能闻到鱼腥臭,周边饮用水也不同程度受影响。

为此,三台县委、县政府作出庄严承诺:“一年内水体变样,两年内水体变清,三年内水库环境变美。”通过取缔全县网箱养鱼、化肥有机肥养鱼,加大水产养殖投入品监管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和水环境污染。

记者了解到,全县共拆除网箱3583口,其中鲁班水库3121口,团结水库253口,红旗堰水库209口。取缔过程中,帮助养殖户销售产品866万斤,处理剩余饲料300余吨,减少损失近100万元。

几年过去了,鲁班湖终于还一湖清水于民。“很多年不见白鹭和灰鹳,它们又飞回来了,说明环境变好了。”村民们不禁感叹,网箱取缔后,这里的生态环境日渐改善,吸引了上百种鸟类栖息于此。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幸福美丽绵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段时间,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央环保督察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督察组转交绵阳市的信访件共497件,反映814个环境问题。绵阳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立即调查处理,及时整改落实,严格追责问责,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为持续做好环保信访问题办理工作,绵阳市通过“12369”环保热线和市长信箱,继续受理群众反映的环保信访问题,继续严查严办、狠抓整改,及时跟踪回访,督促整治成果落到实处,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刚刚召开的绵阳市环保督察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全市上下抓住关键、乘势而上,坚持信访办理力度不减,督察督办强度不降,问题整改目标不变,分类开展专项治理,严打问责态势不变,做好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加快推动环境问题有力有效解决;要标本兼治、持续用力,巩固整改成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常态管理制度,抓住关键环节,夯实环保工作基础,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绵阳建设。

新闻推荐

张光贵:绵阳市公共卫生领域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光贵(图左一)工作近40年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工作实绩突出。曾作为全国卫生城市技术考核专家组成员开展全国巡检,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建议得到省司法部门采纳并助推国家新司法...

三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