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轩箐书法作品赏析

四川政协报 2017-07-20 10:39 大字

石轩箐,1946年生,四川三台县人。政治理论专业毕业,党政机关工作40余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业余爱好书画、文学和音乐。书法注重传统,崇尚端雅、秀劲、洒脱之风,对正、草、隶、篆、行诸体均有研习。作品曾在北京、成都、西安、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和香港等城市以及韩国、欧洲(六国)等地展出,其中2011年作品参加由四川省政协、全国政协书画室在全国政协礼堂共同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四川书法展”。经权威艺术机构推荐,由国家邮电总局印制个人个性化书法特种邮票一套(16枚)。

众缘合和 乃成大器

——《石轩箐书法作品集》序

□钱来忠

石轩箐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即将付梓问世,实可喜可贺。中国汉字书法,既是悠久深邃的汉文化载体,亦是独具韵味的艺术奇葩。汉字书法乃线条的艺术,形式简洁,好学易传,借助于纸笔墨砚,人人皆可习之。故,古今好学者众,且名家代出,使书法成了中国之文化瑰宝。然正因其简单好学,要学好,要于简单中写出不简单,要于众多舞笔弄墨者中写出卓尔不群之作,要将线条作为艺术元素架构成精美的作品,却又难上难,所以是好之者众而好之者寡。当然,大多学书者伏案挥毫,或籍以陶冶情操,或取玩票之趣,亦可自得其乐。但是,真要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去加以研习,并力图有所建树,殊非易事。就正如其他艺术创造一样,在这里,个人先天的资质悟性、后天的刻苦习练和深厚的品格修养,皆不可或缺,借用佛家语即需众缘合和,方有可能终成大器。

轩箐先生非职业书家,但他自幼就着迷书法,尤醉心于碑帖,并宗奉为师加以研习。近七十年风雨人生,从巴蜀山区到大漠边疆,无论世事变迁,无论身处何境,无论谋生何道,他对书法的钟爱都矢志不移。不仅是钟爱,且可以说是全身心的投入。在那些动荡窘困的岁月,他常不计稻粱,抠果腹之资,沽帖购置笔墨,自以为快。中年不幸,又身染重疾,虽死神相逼,形如枯槁,亦未离案辍笔,已愤然而起将书法与生命融为一体。轩箐先生的可贵尚不止于此,除对书法技艺刻苦研习之外,他还对历代名碑珍帖进行深入之比较与研究,对大家的作品反复咀嚼揣摩,参悟其笔墨中的精妙,领略其书道中的深义,获益匪浅。轩箐先生的书法作品多以正、隶书体见长,但他不偏狭、不拘泥,对篆、草、行等书体同样喜之不弃,并对诸种书体反复比较,从中含英咀华、吸精纳萃,因而对各种书体了然于胸,每次展纸挥毫皆能得心应手。正是轩箐先生对书法如青藤缠树般的执著,铁杵磨针般的勤奋和格物穷理般的探索,更兼生活之厚重积淀和书外的修养感悟,遂使他对书道的觉解日期深,书技更加精进,其书法亦在不期然中已蕴化跃迁,行笔则能顺道而动,点墨亦能依理而行,自在不拘、雅然不俗,几与大家不二也。轩箐先生之作品质朴厚重,又不失秀劲灵动,既承泱泱之古风,又透射出独特的精神气质,艺术感染力极强,堪为书家中的翘楚。轩箐先生为人善良敦厚,处世谦恭低调,虽如是,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书作不仅在诸多高规格的赛事中屡获大奖,亦得书界内外人士的推崇和喜爱。所谓天道酬勤,所谓字如其人,所谓不求闻达而闻达自至,此之谓也。

轩箐先生的这本书法集,是他这些年作品的精选,内容包括古今翰林名作、毛泽东诗词以及这些年作者的个人诗作,并以篆、隶、正、行、草五体书之,可供观者从多种角度予以欣赏品鉴。我唯愿轩箐先生此集文本仅是他书法生涯中的一个驿站,更期望于他今后有更多的佳作面世。轩箐先生嘱我为该书作序,自愧不若先生功力深厚,斗胆赘言,未必尽善,更期期乎先生之精也,是为序。(本文作于2012年3月)

新闻推荐

三台县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完成考核验收

本报讯(赵璐君记者李志豪)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近日来绵,对三台县出口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进行考核验收,对绵阳市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绵期间,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一行通过观看三台县麦冬大健康产...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