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绽放龙州大地 平武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建设
美丽的平武县城(胡宇摄)
文明是城市之魂,城市与文明同行。在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平武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夯实基础,筑牢精神文明建设基石。全县人民群策群力,担当实干,迈开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用文明的力量滋养和支撑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任露潇
全面推进画好“同心圆”
公园和路口的景观小品,路口艺术字标语、建筑工地围栏、LED显示屏、公交车站的“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在平武街头,公益广告抬头可见,不断向人们传递向善向美的城市正能量。
在平武金色家园小区的中心花园,居民们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积极支持和高度赞扬。“确实变化大,原来小区周边堆满各种物品,显得杂乱无章,乱停乱放现象也比较严重。现在杂物清除了,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住在这里特别舒心。”居民张德荣对记者说。
而在报恩寺社区,楼栋墙上、科普长廊内,图文结合向居民宣传科普知识、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主人翁意识,让文明广泛传播。
让文明城市创建入家入户、入脑入心是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宣传创意无限,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居民参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供了良好平台,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不仅关系着城市发展,也影响着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在平武,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文明不仅在人们心中、手上、脚下,更在行动中,一张全民共创的城市网络日臻完善,一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之风吹遍龙州大地。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人人参与、人人遵守、人人支持、人人付出的社会氛围中,文明,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成为平武人的普遍自觉。
凝聚共识锻造“主力军”
坚持以民为本,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不变初心。为此,平武统筹实施街巷环境改造、增加文化科普设施等,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切实提高市民获得感。
在平武花园超市转盘路口,每天都可见身着红马甲、手持小红旗的文明交通引导员。“平武创建文明城市,做好志愿服务、维护城市文明形象是我们的责任。”志愿者李娟说。
在今年中高考期间,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有组织地在考点外,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服务。“爱心送考”一如既往开展。平武交通运输局专门组织70余辆运输车辆,爱心服务考生、家长。交警部门也在平武中学考点周边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为所有“爱心送考”车辆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考生顺利到达考场。
以小窥大,文明行动不止于此。文明交通、文明环境、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窗口……在平武,热情因文明城市创建被激发。领导干部带头干,基层群众跟着干,志愿者身影遍布大街小巷,以不同方式为市民服务,为城市文明添彩。
“此外,平武还持续推进文明交通行动,整治交通乱象,科学优化拥堵点段交通组织,深入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全面增强群众的文明交通出行意识,营造出安全和谐的出行环境。”平武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聚沙成塔,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在平武,志愿服务已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社会集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传递着社会文明风尚。
常抓不懈争当“推动者”
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创建的试金石。对百姓来说,身边的美好变化才是增强幸福感的“源泉”。
“创建文明城市就是给群众办实事,每家每户都能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说起创建文明城市,报恩寺社区居民张金华感受颇深,社区环境越来越好,绿化面积多了,道路干净了,邻里关系更加融洽,“社区就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红灯前等待的脚步多了,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人少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外出用餐饭桌上的剩饭剩菜少了,服务窗口的笑容多了……如今,在平武,主动参与省级文明城市创建、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人比比皆是。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在持续深化文明省级城市创建中,平武的每一个“你”“我”“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的文明之风吹遍龙州大地。
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雨中坚守岗位的排水工人;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到景区公园的文明劝导员;从为居民排忧解难的社区书记,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小区居民……文明奉献处处都在发生。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美丽平武迎面而来:涪江两岸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共享电单车的投入运营,完善了城市交通功能,便捷了百姓出行;斑马线前随处可见车让人、人让车……县城处处是风景,“里”“面”并重,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远培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任露潇)10月16至17日,西南濒危文字丛书发布会暨东亚古文明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平武县相...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