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千年江油关 涪江上游第一城

绵阳日报 2020-03-22 07:05 大字

涪江沿岸孕育一座座城镇

江油关城楼

平武江油关

□本报记者田明霞/文李贫/图

西晋时期,广武县更名为平武县,建县在江油关镇,直到南宋末期,这里一直是涪江上游地区的行政中心,堪称千里涪江第一城。

从绵阳城出发,汽车驶入九环东线平武江油关镇的涪江索桥边,一座宏伟的城楼映入眼帘,这就是涪江通航段的起点——江油关。

平武江油关,千年古镇焕新颜

记者眼前的江油关上方,“江油关”三个大字遒劲有力;左右两边的石阙上,分别写有“蜀汉江油关”“冀川新南坝”。登上江油关的景观平台,美丽的江油关镇、逶迤的涪江和索桥、秀丽的凤翅山等尽收眼底。江油关城楼的前方,是宽阔美观的唐山大道和仿长城建造河堤“长城墙”;左右两侧,分别修建了文化站和文化长廊;城楼后侧是地震避难广场。江油关镇热爱文史的教师胥兴和说,公元219年,为防备曹魏军事集团翻越摩天岭南下,诸葛亮在此处设置了军事要塞“江油戍”,蜀汉江油关由此被载入史册。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江油关镇遭受重创。江油关人民在河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涅槃重生。灾后重建中,援建方河北省唐山市在场镇广场上修建起蜀汉江油关城楼。

平武本地学者曾维益介绍,所谓江油关,实际上是一座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取自“涪江由此出”。三国时期,刘备把军事要塞江油关设在这里,是因为关内地势平坦,且靠近涪江水源,便于士兵长期生活坚守;关外三座大山环绕,为抵御外敌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而湍急的涪江河本身也是一道屏障。江油关镇原名“江由”,得名于涪江之水由狄公山和凤翅山间峡谷而出,流经此地。古江油县为西魏在江油关所置,并设置江油郡,到唐朝,平武县并入江油县,江油县成为涪江上游唯一的县。

因此,江油关镇有很多历史人文古迹,包括李白读书台、李龙迁祠、马邈妻李氏故里碑、玉虚观、吴道子绘真武祖师像碑、宋徽宗书御笔手诏碑等。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转战平武,在江油关建立起苏维埃政权,全县上千人加入红军队伍,江油关镇亦有数十人汇入革命铁流。

明月清风渡,轻舟漂过千百年

有江水便有渡口,明月古渡在江油关镇关口,古时江油关、江油戍,今天的江油市,都得名于流经明月渡这段涪江。据《绵阳航务志》记载,明月渡地处川甘驿道和东路官道交点,其右岸侧是明月崖,左岸是凤翅山和旧州老街,两岸的山峰像是被刀斧劈砍过,江水从峡谷流入平坝,由汹涌变得平缓。明月渡在长达1755年的时间里设置义渡,方便人们渡河,两岸全靠一木舟相连。夜晚月亮出来,皎洁的月光照着渡船一路远去。诗仙李白年轻时也多次来到明月渡,并留下诗篇。1974年涪江大桥建成,明月渡才废弃。

不仅江油关镇有明月渡,涪江上游平武段沿岸,自古便设有渡口,以木筏、木船连接两岸。由于涪江水流经平武水晶镇以后,河面逐渐变宽,水流量变大,水流湍急,架桥不易,所以涪江上,渡口设置的间距三五里十里不等。平武县城西门有平安渡、南门有清风渡,古城镇有上、下码头,涪江右岸支流清漪江也设有季节性渡口。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部分渡口改渡为桥。到2006年,平武仅存古城镇又新渡和江油关镇河家坝渡口。

明朝之前,清风渡设置在今平武县城南门外。当时的平武县城曾经为州、府、县三级行政治地,又是在通往松潘的东路官道中点,人口来往密集。清风渡连接着当时州(府)城与涪江南岸的交通,还通往平武县徐塘堡和清漪江流域的茶马古道,平武茶叶也多由清风渡外运。明中后期,清风渡口建起清平浮桥,但只适用于冬季枯水期,夏季仍需使用渡船。清风渡渡船为木制的,可载百余人,船夫撑着竹篙摆渡,此外,还设有江竹缆、铁索,后改用钢绳,渡船通过木制或铁制滑轮挂在缆绳上。1967年,平武县城南东风索桥建成后,清风渡才荒废。

涪水运山货,平武港上建大桥

涪江纳夺补河后下行9公里,冲出岷山峡谷,在此形成大拐弯,流向由南改东,河谷变得开阔,这里就是龙安镇(今平武县城,于明朝始建城,距离江油关镇很近),地势如盆。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境内山林茂密,溪河纵横,物产丰富。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龙安知府郑孔道在府城南门外建清平浮桥。明代也曾在城东石牌坊外建季节性跨江桥。清朝康熙年间,平武知县孙位组织开航道,兴水运,这是涪江上游有记载的第一次淘开航道,也是平武规模采伐天然林的开始,从此,平武的山货也搭乘木筏运往涪江中下游沿岸。

1953年川北森工局进入平武县境伐木,涪江水运木材量剧增。1956年10月,为解决货运困难,有关部门组织成立涪江航道工程队,开辟涪江航运。1958年,平武、江油两县联合组织人力开通平武县城至江油中坝全长132公里涪江航道,建立平武航运港。至此,平武县城成为涪江上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1959年至1960年,平武港输出粮食、药材、农副土特产品等1万余吨。平武港在1959年平江公路正式通车之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涪江上游的平武县城目前有6座桥,每座桥都能通公路。这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涪江上游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和取得的成就。”曾维益告诉记者,1967年,平武县在涪江上建成第一座跨江索桥,1986年建成第一座跨江公路大桥“飞龙桥”,1989年建成南桥(索桥),1992年建成西桥(索桥)。2008年5·12地震后,由河北援建建成钢筋水泥大桥东桥和南桥,随后在体育活动中心建成人行桥“彩虹桥”等。

新闻推荐

主动担当作为 营造安定局面 荣全赴平武调研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社会稳定工作

本报讯(记者郑金容)3月3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荣全深入平武县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调研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稳定...

平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