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拜年
■赵建国
不经意间,又要过年了,我不由得怀念插队时过年的情景。
1966年10月,我们平武县首批40名男女知青来到豆叩区马家公社前锋(老地名窝托子)大队大渠园生产队插队落户。那里是深山老林,人烟稀少。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就过年了。为了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绝大多数知青决定不回县城和家人过年,而是要和队里的贫下中农一起过年。我们学习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做法,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到社员家去拜年,其主要目的是访贫问苦,接受忆苦思甜教育。
队里共有十几户人家,住地分散。大年初二的早上,我、李鸿炎、刘采君、郑至公和白索莲、何定生、何定英、扬晓芳决定到离住地最远的熊家沟的熊正孝家去拜年。我们还是第一次进熊家沟。听30多岁的社员熊大哥说,他家离我们知青点有十几里崎岖的山路,沟里只有他们一户人家,翻过他家后面的高山,就是北川县片口羌族乡了,一路上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吃了早饭,我们在飘舞的雪花中冒着刺骨的寒风,很快钻进半山腰阴森森的密林。在铺满厚厚落叶的路上,我们有时看见在密林中奔跑的野猪、麂子等,有时还听到密林深处不知是飞禽、还是野兽的声声怪叫,使人感到害怕。
来到用石头垒起高墙的熊家大院门口,已是午后。一阵狗叫,熊大哥打开了大门。他看见我们,惊喜地大声喊叫:“哎呀,稀客来了!稀客来了!快进门!快进门!”我们在熊大哥一家人热情地簇拥下,来到堂屋里熊熊燃烧的火塘边,熊大哥的母亲赶忙吩咐家人准备午饭,并立即从火塘的鼎锅里舀起一碗碗茶水递到我们手上,接着又给我们每人煮了两个红糖荷包蛋。
熊大哥的父亲熊大伯已经五十多岁了,全家共有十多人,上有老,下有小,四世同堂,他们是1957年响应号召,从人口大县三台县迁来的,在此定居10年了,年前他家杀了4头大肥猪,除卖给公社供销社两头猪的肉外,留下两头猪的肉大部分做成了腊肉。
不一会儿,就吃饭了。堂屋桌子上,饭菜很丰盛,有玉米烧酒,老腊肉,各种野味野菜等,还有猪蹄炖山药。熊大伯端起土巴酒碗激动地说:“我们这里太偏僻,已经10年了,过年还从来没来过这么多的客人,你们来了这么多知青给我们拜年,我们一家人太高兴了!深山老林没什么好吃的,都是些我们平时爱吃的家常菜。来,咱们喝酒,热热闹闹在一起过年!”
我喝得二醉二醉,熊大伯的幺女儿微笑着用筷子夹起一块胳膊粗的野山药放在我碗里,那野山药又白又面,甜丝丝的,可好吃了。我们又说又笑吃得正开心时,熊大伯的老伴儿端来一筲箕香喷喷黑乎乎的馍馍放在桌子上,“我家过年没有大米饭吃,这是我做的血粑馍,刚从火塘里烤好,可香了,你们尝一尝!”我一看那血粑馍黑不溜秋的,伸手拿了一个就吃,没想到很难看的血粑馍可好吃了。我还是第一次吃这种馍,于是就问她:“大娘,这血粑馍真好吃,你是怎么做的?”她热情地告诉我们,这血粑馍一般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第一年他们在这里过年时杀了两头大肥猪,因猪血多不好存放,丢了又可惜,于是她就把新鲜猪血接到木盆里与麦子、玉米、荞麦面和面,并用老面发面,然后把猪肉、板油切成臊子和芝麻、核桃仁、食盐、花椒面、姜末、葱花等一起放在面里和匀,接着做成馍馍并蒸熟。没想到这蒸熟后黑不溜秋的馍馍很好吃,冬天山里很冷,蒸熟的血粑馍在筲箕里放很长时间都不会坏,如果肚子饿了,随手拿几个馍放在火塘里烤热,可好吃了。
在熊大哥家拜完年,告别时,他们一家人往我们衣兜里塞了不少煮熟的鸡蛋。当我们从风雪中回到知青点,天已黑了。
一晃,很多年过去。每当春节来临,我就会想起插队时在大山深处与熊大哥一家人过年的情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平宣记者任露潇)近日,为丰富干警文化生活,平武法院开展了“书香悦人美好阅读”读书会活动。活动中,干警们积极参与,分享...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