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江油关 2019年4月3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晴
阴平道是汉晋时自阴平郡入蜀的陇蜀通道。本不在我的秦蜀古道寻访之列,但自邓艾偷渡阴平灭蜀以后,阴平道闻名于世。本报连载稿件已刊载至绵阳,阴平道在绵阳接金牛道之后的遗迹与邓艾息息相关,寻访势在必行。于是组团自绵阳沿涪江逆流而上,寻访当年邓艾灭蜀行踪。
广义阴平道以甘肃天水为起点,经甘肃礼县、宕昌、武都至文县(古阴平郡),从文县分出两条路:一条从文县循白龙江至碧口人川,在白水关接石牛道再进平武;另一条则从文县东南经丹堡、刘家坪翻越摩天岭入川直达平武,从平武经江油至绵阳,与石牛道合二为一。
前者称阴平正道,为当年诸葛绪投奔钟会所走之道;后者为阴平斜(邪)道,为当年邓艾灭蜀之道。
邓艾灭蜀所走线路显然为后者。大致为绵阳——中坝——江油武都——涪江六峡——平武响岩——江油关——高村——青川房石——马转关——靖军山——落衣沟——唐家河阴平古道——摩天岭——文县。具体路线如今已扑朔迷离,且大多远离现代公路,于是锁定江油关——马转关——青溪——摩天岭等几个重要点位。第一站直抵蜀汉江油关。
涪江六峡(挖金峡、牛鼻子峡、藏王寨峡、喇叭峡、平驿峡、石门关峡)南起武都镇白石沟北至平武县响岩扇铁沟南泽坝,全长约20公里,武都水库被称为第二个都江堰,历时30年建成,此段很多地方被淹,因风景秀丽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著名旅游景点。我们决定绕过六峡直奔响岩。
驱车沿205省道经绵阳、江油平原在江油、北川、平武交界处的桂溪镇(属北川)桂溪大桥进入105省道,沿涪江东岸蜿蜒北上,直接进入龙门山深处响岩镇境。
绵阳专家蒋志对阴平道进行实地考察后提出:邓艾占领江油关后,分兵两路到达涪城。一路沿涪江而下,经响岩、煽铁沟、平驿铺、倒马坎(即二郎峡)、白石铺、武都、青莲到涪城,其间涪江峡谷一段极其险峻,特别是二郎峡栈道,上万人马通过很难;而另一队人马则从马阁山分兵,经养马坝进入潼江河谷,避开险路,到涪县会合。邓艾当年是父子领兵,兵分两路趋涪完全有可能。
自响岩镇南泽村开始,涪江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也就是说这一段绝对就是当年邓艾父子所走线路,没有任何疑异。
春和景明,流水淙淙,一座座大山次第压来。
我用意识抹去这条公路,抹去涪江两岸现在居住的人家,想象着1756年前涪江两岸的模样:山势险峻,渺无人烟,没有路径,邓艾大军只有沿涪江两岸一路南下。冬十月,枯水季,涪江留给他们的极少极窄的泥沙沉积,就是他们的行军道路。
响岩镇古称鸣崖山,江边的老场镇是明清驿站。北出响岩三十里来到平武县南坝镇——江油古关所设之地。
江油关原名江由关、江由戍,因“(涪)江由此出”而名。西魏改为江油。刘备入川以后,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刚氐道腹地建立的军事要塞。
设江油关的目的可以取径阴平道北上越摩天岭与曹魏军事集团争夺武都、阴平、陇西等地,进而夺取关中和中原;退可以充分利用摩天岭天险以江油戍作为军事桥头堡,确保川蜀无虞。由此也可看出江油关如同剑门关同等重要的地理位置。剑门山系为龙门山系的前山带,如果把剑门关看做蜀门前门,那么江油关则为后门;陇蜀界山摩天岭如同大剑山七十二峰。
如此天堑本该挡住却没有挡住北面来敌,让人不胜唏嘘。
今天的江油关被两座汉阙拱卫,关楼巍峨,气势恢宏肃穆,但已经不是当年紧系蜀汉命运的江油关,而是在汶川地震后,由援建单位唐山市重建的南坝文化之魂,坐落于南坝中轴线上。南坝,新的龙州故地在河北唐山市的援建下涅槃重生。
登上关楼,但见涪江在此接纳石坎河,两水冲击出一个山间平地——半月似的南坝镇,三山合围,两水傍流。这块土地不大,却因涪江的滋养而诞生无数传奇——唐脉牛心山,古戍明月渡(涪江始航渡口)、清风渡、凤翅山尽收眼底,先后为县、郡、州的行政中心,古龙州代名词。阴平古道和松(潘)南(坝镇)古道、涪江水道在此交汇,现代公路S105、S205在此交汇,新的江油关一关锁五道。
“看地势,今天的江油关更像古代的江油关。”南坝镇副镇长谭海波与我同感,他说:“蜀汉江油古关原址在此地沿涪江而上一公里处。”根据古籍描述,江心有一块陆地,而蜀汉江油关就位于江心的陆地上,进可攻退可守。但是今天,此地经过两千年的地质变化,已经看不出任何当年迹象。平武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地震频发,对于这一点,我毫不质疑。
关楼、碑廊如同博物馆,本地专家胥兴和将我们带入古龙州历史长河遨游,如数家珍。他指着那幅邓艾灭蜀线路图把邓艾从白水流域斜插涪江流域,出奇制胜破关灭蜀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夜宿平武县城,每一个街标,每一个装饰,尽显龙的故乡,就连火锅店前厅、火锅锅沿都镶嵌着龙头。(熊芙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任露潇)28日,绵阳市学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专项督查组第五组对平武县学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通过深入...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