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是 读书天 ■本期策划

安徽商报 2019-03-10 01:00 大字

苏罗梨

(出版社编审,现居南京)

《我与鲁迅》 许广平/著

固然可以了解到以前未曾了解过的鲁迅,更令人心弦震颤的是读到了许的一生。这本书写的是鲁迅,映照的是一直被巨大的光芒和阴影所笼罩的许广平。从雀跃到深情,从有趣到泪目,从伤恸到端然,书里有一个女人的一生。鲁迅曾说,女人天性里只有母性和女儿性,没有妻性,妻性是后天逼成的。

《美食家》 陆文夫/著

吃喝之道,或在吃喝之外。当年陆文夫被下放农村,夜雨中与难友相逢,割一把春韭,炒几个鸡蛋,可以喝到鸡啼三遍。那样的夜雨春韭之味,此生难得。最极致的滋味,常常因为那一点言外之意。此书中,有茶的滋味,酒的滋味,日月的滋味,人生的百味。

《妈妈是什么》 渡渡鸟/著

读育儿书是读世界观书,是先养育自己。大部分中国人都深受原生家庭特质的困扰,长大后的那些伤痛、无力,自我成长的不流畅,多少跟童年有关,甚至可以说,就是未成年之前的那些岁月,塑造了每个人的内在核心。

《魏微十三篇》魏微/著

看魏微写的那些80年代、90年代初背景的小城小说,总能回到我的少年时光,那些曾经的发展和变迁、小城里的人情龃龉、生死悲欢,都是我所经历过的。农村亲戚与县城亲戚之间尴尬而浓厚的亲情、官员倒台后家人真实白描的日子、两个女人较量一生所付出的代价……这些痛痒相连的故事都在我们身边,不知为何却让人觉得人间值得。然而不止于此,魏微写人心、写爱情,写得真毒啊!

《一饭一世界》 周华诚/著

四季三餐,当然是写得好,写得让人想活下去的。江浙文人写起这些文字来,总还不同一些,他们手眼之间,都是青山绿水,下笔也是山清水秀的,绿的,润的。周华诚写春天的茶,春天的笋,夏天的螺蛳,秋天的板栗,冬天的红薯。这本书清气洒然,像一本“笋书”。

阿贝尔

(小说家,现居四川平武)

《僧侣与哲学家》

让·何维勒、马修·理查德/著

换一种思维思考,换一种文明生活,由科学与理性走向“心”的修为。

《布拉格之冬》 奥尔布赖特/著

作者为美国前国务卿,犹太人,有超过20位亲人死于二战。阅读这部回忆录,会提醒我们不忘人类存在的价值:自由、个人权利和尊严。

《高野圣僧》 泉镜花/著

文笔幽玄、唯美,感觉与幻觉交合,阅读中有种看似微弱却深入心灵的震荡。影响到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及三岛由纪夫。

《失明症漫记》 萨拉马戈/著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丰富的想象力、怪诞离奇的情节和尖锐的思想拓展了小说叙事的本质。似乎只要在一个失明的世界中,事物才能显示出它的真面目。

《最深刻的一文不名》赵荔红/著

一本女性、诗意阅读的美书。细腻、诗意而又理性,从艾米莉、夏加尔、里尔克到苏东坡、沈从文……亦有种略偏感性的比较文学的意味儿。

《羊角口哨》 阿薇木依萝/著

有别于当下流行的复制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想象与幻想,且不缺少细节、隐喻和象征等富有文学性的元素。有前途的小说和小说家。

句芒

(作家,现居杭州)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塞尔玛·拉格洛夫/著

本书是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齐名的世界童话经典。讲了瑞典南部少年尼尔斯变成小妖精,骑在大白鹅背上,跟一群大雁周游瑞典的经历。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上野千鹤子/著

上野千鹤子以美国学者提出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这一概念为切入口,结合日本的各种社会现象,剖析了在社会上、家庭中和男女关系间广泛存在的厌女症,以及由它造成的性别歧视、社会问题和心理危机。

《空谷幽兰:寻访现代中国隐士》

比尔·波特/著

中国的隐士传统历史悠久。隐士们是社会中最受尊重的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还有隐士吗?带着这个问题,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深入终南山,走访了许多的道观、寺庙和茅棚,他发现,隐士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很有可能,他们是全中国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一群人。

《沈从文的前半生》张新颖/著

沈从文的前半生留给传记作者的发挥空间太小了,不过作为《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合璧之作,它仍然是一本不得不写也不得不读的书。

《远山淡影》 石黑一雄/著

《远山淡影》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处女作。对战争的反思,用对话推进情节的叙事手法,和精心编织的巧妙结构,这些石黑一雄小说标志性的元素,在本书就已初露锋芒。

新闻推荐

平武贫困人员赴浙务工有补贴

本报讯2月14日在平武县举行的2019年度“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上,来自浙江省衢江区的24家企业带来岗位888个,来自川内...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