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改实干换来群众笑颜

绵阳日报 2018-08-29 07:13 大字

□本报记者谢艳

夏日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行走在平武县豆叩镇竹坝村梨树社、提头社等地,随处可见改造一新、整洁有序的房屋。远远望去,新修的通社路如一条条白丝带镶嵌在青山绿水间……

谈及近两年来,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村民口中始终不忘感谢一个人——竹坝村驻村农技员刘静。

初识刘静,她一开口说话便征服了所有人:村里贫苦户现状、每个组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引进的竹荪菌投产效益等等,她都如数家珍。

两年前,刘静初来乍到,那时的竹坝村有2个组没有硬化通社路,村民收入都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和外出务工,产业基础薄弱,也没有集体经济收入。“那一刻,我就明白,唯有真抓实干,才能给村子带来改变。”

她第一时间请来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了解本村经济情况、发展计划、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并有针对性地访问了本村的种养能手、老党员、贫困户等,了解他们真正想什么、盼什么,急需为他们解决哪些问题。自此,刘静心中有了一本“账”。

“发展为基,规划先行,才能步步稳扎稳打。”在前期摸排调查的基础上,刘静参与制定了《2016—2020年度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种植业利用900余亩楠竹的资源优势开发林下种植竹荪菌,养殖业以“平武中蜂+”扶贫套餐产业为主导。

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为建设竹坝村标准中蜂产业园,2017年3月,刘静多次与平武县农业局专家和企业代表到该村提头社进行踩点选址,通过对地势、通风、蜜源植物量等的多方考察,确定租用吴孝忠房后2亩茶地作为中蜂产业园,产业园内及周边合理栽植草本花卉向日葵、紫云英、油料作物毛叶山桐子和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为中蜂增加“粮食”储备。一年多时间里,全村已发展中蜂200余盒。不仅如此,她还主动向农艺专家、帮扶企业技术员、有经验的养蜂爱好者学习中蜂养殖技术,以便能进一步为蜂农提供更合理、更科学的建议。

竹坝村正如其名字一样,盛产楠竹。全村共有900余亩楠竹,销路不畅、利用率低,一直牵动着竹农的心,这也让刘静急在心里。

后来通过与该村其他帮扶力量通力协作,外出考察“取经”,引进了新品种竹荪菌,并于2016年6月在竹林下试种2亩,2017年6月开始采收,截至当年9月收入约5000元,可持续收益7-10年,预计收入约6万元。村民告诉记者,“同一亩竹地除了每年卖竹笋的收入还可以额外增加1000元-4000元的竹荪菌收入,如今加入竹荪菌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了。”

村里有了新的增收门路,得配套相应的经营主体才行。为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她协助村上成立平武县楠竹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涉及食用菌、中蜂、中药材等的生产销售,依托专合社新发展毛叶山桐子162亩,管护茶园700亩、柳杉800亩,采用“楠竹园专合社+管护人员+贫困户”的模式在竹林下新发展竹荪菌3亩;还积极为食用菌种植专合社的香菇产业发展争取政策,如今专合社香菇基地达到180亩,年产量约1500吨,对当地群众优先用工,有效安置了剩余劳动力。

数据振奋人心。两年多来,刘静已编制发放技术资料400余份,培训约310人次,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新技术9项,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该村落实179.52万元修建梨树社、提头社5.984公里道路,筹措150余万元修建提头社桥梁,投入75万元开展“四好村”建设,全村风貌环境有了极大改善。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让竹坝村群众喜气洋洋,也让刘静对未来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策展人陈小波:了解“国宝”的命运变迁,你才会了解大熊猫文化的根

“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策展人陈小波:“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是陈小波策划的首个大熊猫主题展。看本文视频扫二维码...

平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