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虹:梦想依旧的“诗歌练习者”
日前,绵阳市部分诗人在城区中环悦影绘影城举行了首届手稿分享,12位诗人通过分享自己的手稿,交流文学创作的经验。其中,25岁的年轻诗人马青虹分享了他的手稿作品《回形针》。这位从平武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年轻诗人,始终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心中的诗意,展现90后对诗歌的挚爱。
□本报记者郑金容文/图
因为海子爱上诗歌
面对这个像大山一样质朴的青年,记者问他,为什么会爱上诗歌呢?马青虹率直地说,是因为海子,就是那个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高中语文课上,听到老师讲,海子是一个卧轨自杀的诗人。好奇心让马青虹特别想了解海子。于是他在网上查找关于海子的死因,却被海子《以梦为马》等诗歌给震住了。当时他遍寻平武的大街小巷都没能买到海子的诗集,便特意让在绵阳城读书的同学给他买来了人生第一本诗集《海子的诗》,“可以说,海子是我诗歌的引路人、启蒙人。通过读他的诗慢慢建立起了对现代诗的概念。”
喜欢上诗歌后,身居平武的马青虹开始借助网络来了解诗歌。网上有很多诗歌论坛,马青虹如饥似渴地学习别人在论坛上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有时候他也按耐不住,便自己拿起笔来写诗。学习之余,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马青虹也喜欢玩游戏,于是在网吧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文静瘦弱的小伙子在电脑面前玩游戏,而旁边却放了一本海子诗集。马青虹说:“我平时身边总会带着诗集,随时拿来看看,读诗可以暂时忘记身边的事。”
上大学后,自由的学术环境给了他创作诗歌的肥沃土壤,他和一群热爱诗歌的年轻人在学校创立了“在流浪”诗社,常常跟诗社的一群人,在学校的湖边喝酒、诵诗;在废弃的铁轨上纪念海子;在广场上做原创诗画展……在这种自由、理想主义化的氛围中,马青虹诗歌显得格外纯粹。
后来,他们办起了《在流浪》同名诗刊。刊物在学校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全国高校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曾经入选《中国诗歌》年度十大民刊,马青虹成了诗刊《在流浪》的主编。即便现在他已经毕业,但还一直担任着诗刊的主编。
“诗歌的梦想依旧存在”
马青虹喜欢诗歌,但考大学报专业时,他却并没有选择中文系。他说,也许正是因为不是中文系,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文字上的学习,才让他的诗更加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他从热爱海子开始,然后到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海纳百川,他与志同道合的人办诗社,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诗歌活动……因为诗歌,马青虹的大学生活格外地有趣、精彩。
大二期间,绵阳诗人雨田去马青虹的大学讲课,马青虹把他写的诗歌拿给家乡诗人雨田看,雨田觉得这给小伙子的诗歌很有个性,很喜欢他的诗。大学毕业之际,在一次与雨田的聚会中,雨田向他说起北川文联主办的内刊《北川文艺》缺一个编辑。马青虹很喜欢这个工作,也想回到家乡,于是就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文联工作。现在除了在文联工作外,他业余还负责编辑《北川文艺》,在做编辑的同时,他坚持诗歌、小说创作,并且在2016年11月,以优异的成绩被鲁迅文学院27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录取。
虽然马青虹在多种刊物发表过诗歌,如今也在从事编辑工作,但直到现在,他都认为自己够不上“诗人”的名号。他强调说,“自己只是一个诗歌练习者”。在他看来,未经过生活打磨、沉淀,就称之为诗人、作家为时过早。
毕业一年时,在接受成都商报《诗歌集结号》采访的时候,马青虹说:“我的诗歌理想依旧在。”如今,他毕业已经两年,当记者再一次问起他的诗歌梦想时,他平静地说,“梦想还在,如果不继续写下去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人物档案·
马青虹。1993年生,四川平武人,民间诗刊《在流浪》主编,鲁迅文学院民族班27期学员。诗歌、小说作品主要在《民族文学》《上海文学》《星星》《草原》《江南诗》《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入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诗歌精选》《青年诗歌年鉴》《中国首部90后诗选》等选本,曾在人民出版社等主办的第五届“包商银行杯”,中国诗歌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等活动中获奖。
新闻推荐
获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249期评选三等奖的平武兄弟: 愿以实际行动 继续传递正能量
王志平、王志军领到荣誉证书“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继续传递正能量。”昨(20日)中午,平武县大印镇黄坪村,领到阿里巴巴...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