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主心骨”致富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裴玉松
近年来,平武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徐婷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作为平武经济作物领域的权威专家,她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帮村民解决技术问题、鼓励大家发展信心、提升平武农村土特产知名度……
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徐婷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聚焦平武山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既然群众选了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更要将这份信任转换成为民致富增收的切实行动!”徐婷如是说。
摸清山区经济发展的难点
山区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农技专业人才!长期在基层一线走访,徐婷发现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2013年,在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信息和国家对边远山区专业人员招录优惠政策后,她提出了《关于提高山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稳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议》,专题聚焦山区人才考核引进机制。
因建议的针对性较强,引起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特放宽了平武基层农技专业人员的招聘条件。2015年,平武县首次对全县农技员实行了直接考核招聘,解决了乡镇农技员缺乏的问题。
始终聚焦基层发展的“短板”,是徐婷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一直不变的追求。
徐婷在为基层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时发现,部分群众发展意愿强烈但缺乏资金支持。为此,她根据基层情况提出了《关于建立山区县农业产业化基金的建议》,以解决山区群众资金难题。该建议引起了市农委以及市财政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特设立了1000万元的发展基金支持绵阳市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有了资金的支持,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茶叶、中药材以及脆红李等经济作物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全心全意为山区农业服务
徐婷坚持在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服务近30年,平武的偏远乡镇、田间地头,总能瞧见她的身影。全心全意为山区农业服务是她始终坚守的信念,调整产业结构、让山区特色产业成为平武山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是她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她在清漪江流域茶区大面积推广并推行标准化种植模式,使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在清漪江流域茶区发展到8万多亩,亩产值由平均500多元提高到3000元至4000元,茶区人均茶叶产值达到1260元;针对平武县平通镇传统果梅生产,她积极为果梅加工找项目、找投资,积极促使“平武果梅”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平武响岩镇的蜜桃生产粗具规模和经济效益亟待提升的时候,她及时为蜜桃专业合作社争取项目和资金,改善果品的保鲜贮藏、运输、营销条件,为村民们出谋划策……
近年来,徐婷与同事一起通过积极谋划为平通镇“印象梅林”引进花果兼用型彩梅、在清漪江茶区配套建设标准化喷灌茶园以及千方百计促进响岩镇清水村蜜桃品种的更新换代等行动以更好地提升平武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使农业产业更好的为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现在,平武以山区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一村一品”已声名鹊起,而村民们依托这些产业办起了农家乐,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增加。
为了把先进、实用的科学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民、培养农村技术能人,徐婷养成了在工作中“多说”“多做”的习惯。每次下乡镇,从田间地头走过,看到农户,她总要停下来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培训,纠正和改进他们的种植习惯。每年秋冬季的果树修剪培训、茶苗移栽技术培训,春夏季的茶叶加工技术培训,已经成为了她每年必办的培训科目。2011年以来,她已累计举办经济作物培训班16次,专题培训农民近1200人,农村实用人才、绿色证书培训3000多人。
6月25日,徐婷又匆匆赶往市上参加为期五天的人大履职培训。“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为平武山区群众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她说。
新闻推荐
农民安心交地,企业放心发展本报讯(裴玉松记者祖明远)“有了这个证,就不怕发生纠纷了!”6月14日下午,拿到绵阳市平武县签发...
平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