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印镇两位合伙人5年打造800亩有机果蔬基地—— 荒山变成“聚宝盆”

绵阳日报 2017-11-09 07:33 大字

巩胜、王润军和工人收割有机蔬菜

□本报记者裴玉松文/图

从平武大印镇驱车28公里,拐过24道急弯,青山间呈现出豁然开朗之景:500百亩有机蓝莓、200亩车厘子、100亩有机脆红李、套种的有机蔬菜……这就是位于该镇窝托村的万丰有机农业基地,是巩胜与王润军两人,倾尽5年心血打造的有机果蔬基地。

基地建立以来,王润军负责基地生产发展,巩胜负责对接资源、开拓市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他们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

创业维艰开荒种下希望

2012年,经营房地产的巩胜做出了一个让家人极力反对的决定:找块地发展农业!为什么要搞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农业?“我是农校毕业的,也是农民的儿子,一直有一个田园梦!”他说。而此时,巩胜的校友王润军也有意在农业发展上施展拳脚,两人一拍即合。经多方考察,二人最终敲定了基地选址。

等待他们的是难以预见的挑战。首先是要修路。最初两年时间,王润军率领工人们在山腰开出了一条13公里的产业道与外界相连。因为基地面积大、荒坡地多、灌木丛杂乱等,工人们一般早上五点出门,晚上七点才下火线。而巩胜也没闲着,忙着跑资金、跑政策,一有空就到基地来帮忙。

前三年,王润军夫妇一直住在简易窝棚里。“一遇到下雨天地上的脸盆都要浮起来,冬天我们就像睡在冰窖里头样。”妻子王月群回忆道,夫妻俩那三年几乎没下过山。

基地平整后,巩胜与王润军从丹东采购了4万株优质蓝莓苗回来栽种。他们还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蓝莓栽种、管护技术等。随后,车厘子、脆红李也相继下种,静等丰收。

政府扶持提振发展信心

今年夏季,基地套种的300余亩有机高山萝卜喜获丰收,却难以找到合适的销路。“盲目扩种以及天气异常等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大面积滞销。”巩胜坦言。此时,一直关注、支持基地发展的当地政府伸出了援手。大印镇党委书记叶朝盛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向县上汇报寻求支持,也多方联系厂家以打开销路。

巩胜与王润军在采访中表示,基地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去年10月下旬,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了万丰农业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成立果蔬专合社以及危险路段安装波形护栏等七大问题,补齐了基地多年来面临的短板。“特别是落实了电力公司将电网拉上山,为基地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巩胜告诉记者。

基地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一直是二人头疼的事情。为此,县农业局、县旅游局以及县农委等相关部门将许多优惠政策尽量向基地倾斜帮助他们提振发展信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财政结余资金、有机发展补助……一个个扶持项目在此落地,这些钱及时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农旅融合带动脱贫致富

当下,正是有机蔬菜莲白的采摘高峰期,十几位村民正忙着将蔬菜打包以待运送出山。“每天可以挣80元,家门口打工又方便!”贫困户唐国会笑道。基地现有常年聘用农民工十余人,高峰期可达四五十人。“最近两年基地年产值约500万元,每年发放农民工工资可达150万元!”王润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去年,第三个合作伙伴范荣加入到创业中来,三人瞅准森林康养的发展方向,做好农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山脚与山顶的海拔落差达1500余米,可感受四季不同之景。“冬季山顶的雪已经呈冰棱了,山腰可能有飘雪,山下可能还有小雨。”巩胜道。

重峦叠嶂,林叶纷飞,外来游客均对此处的景色赞叹不已。按照他们的规划,未来此处将建成一个综合性的森林康养基地。一旦建成,对周边百姓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新闻推荐

平武县阔达藏族乡秦秀 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三位患病至亲

她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一家4口人中3人患精神病。作为全家唯一正常的她,默默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竭尽全力服侍着一个又一个精神病患。孝心深深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她就是平武县阔达藏族乡远近闻名的...

平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