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旗映红小康路 ——平武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绵阳日报 2017-10-27 08:05 大字

2200余个帮扶责任人与7363户贫困户“结对认亲”;73个“党员***示范工程”直接带动贫困群众2000余人增收;248个村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这是从平武脱贫攻坚一线反馈的数据,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加,而其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党建。

党建引领促脱贫,干群同心奔小康。近年来,具有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等“五区合一”县情的平武,十分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集中最强力量、采取最硬措施、整合最大资源,该县在支部建设、农民夜校开办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确保党的力量始终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刘鹏薛成本报记者裴玉松

支部建设铸就“红色引擎”

与报恩寺社区党委成帮扶对子不到一年,后进党组织龙安镇两岔河村的党支部班子战斗力较弱以及群众落后的发展意识等问题便得到了极大改观。改变为何如此之大?原来,报恩寺社区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活动、送文化下乡以及结对帮扶等实际行动,有力激发了两岔河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动力,群众主动发展意识也逐步增强。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切片,生动折射了平武在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引擎”中的积极探索。近年来,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

规范化建设,平武切实增强全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以及联系群众的能力:

大力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规范建设村级活动阵地、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村级党组织;

创新实施社区帮带、村企结对等党建发展措施,解决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涣散、贫困村发展无门路等症结。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升级后进党组织14个;科学规划各地产业布局、明晰发展方向,助力村子发展;

选优配强,不断优化村级带头人队伍。在新一届村“两委”负责人中,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的比上届增长10%,致富带头人比上届增长47%,“两委”负责人平均年龄44.2岁;

将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也是平武系统推进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帮扶单位党组织与73个贫困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指派单位领导和工作骨干到村“两委”兼职,实现了帮扶单位与贫困村充分沟通、同频共振。平武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系列“组合拳”让党组织成为各类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凝聚了脱贫攻坚合力。

农民夜校激发奔康动力

“农民夜校示范培训指明了方面,对我们以后工作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与党建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结合以及本土乡土文化结合,把农民夜校办起来”“技术培训要实用,接地气老百姓才易于接受”……10月18日至20日,在为期三天的农民夜校示范培训班上,全县第一书记、农民夜校校长等100余名学员通过交流发言,对农民夜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何有效解决贫困户不懂技术以及培育其自力更生的精神?平武开出的药方是以党建为依托,通过农民夜校将技术送到田间

地头,将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讲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今年以来,平武在248个村全覆盖开办了“农民夜校”,并建立30所县乡示范校示范推动农民夜校常态化开展。

针对全县产业发展基础、地域特点等实情,平武推行“流动课堂+固定课堂+网络课堂”,组织1571名教师开展“点餐式”教学,采取讲座、现场培训、流动授课等鲜活形式提升夜校吸引力。“上了农民夜校更懂养蜂技术了,我今年卖蜂蜜竟然赚了4万多元!”贫困户史顺金乐开了花。

像史顺金这样从农民夜校中受益的群众,平武全县已达8万余人。这堂课凝结了许多心血:从培训主题、单位以及教材等方面全方位规定,构建夜校组织体系;通过群众测评、建立学员档案以及纳入目标考核等多渠道,构建夜校激励体系;建立5所县级、25所乡镇农民夜校示范学校,着力构建分级培训、层层示范、上下联动的培训体系。

长期以来,平武开办“农民夜校”就十分注重突出“学政策、学技术、学法律、学文化”等教学内容,把农民夜校办成宣传党的政策的阵地、致富能力提升的平台、移风易俗的学校。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夜校师资库入库教师均已达30人,每月开课均未少于2次4课时;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3968次,受益群众8万余人次。

党建领航引领产业发展

眼下,响岩镇中峰村大山深处的一处食用菌基地,一片火热的工作场景:基地工人们有的忙着蒸菌种、有的忙着装袋、有的忙着采摘漏网的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巩绍全告诉记者,多亏了镇上的大力扶持,基地才有如今良好的发展态势。3年前,巩绍全打算回家种植香菇,但缺乏启动资金。响岩镇镇党委帮他申请了“党员***示范工程”补助资金助力基地开工建设。这几天,响岩镇正对基地对外联系的道路进行硬化,解决运输难题。他表示,基地现已带动本村12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

巩绍全的食用菌基地,是全县73个“党员***示范工程”中的一个。据平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旭介绍,基层党建落脚点是帮助当地群众增收、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以“党员***示范工程”为例,平武通过整合帮扶力量和帮扶资金,为有致富愿望、带动能力强的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平台,以党员精准脱贫示范工程带动周边群众发展。

不仅“党员***示范工程”,平武还通过整合政府、贫困村、企业三方力量,着力解决贫困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集体资金薄弱、技术供给不足、融资困难等问题。今年以来,许多好的模式纷纷涌现,为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开辟了新路:

“442”扶贫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村党支部牵头发展中蜂+等产业,收益按照企业4成、村集体4成、贫困户2成分红,实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促农增收的“双赢”。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推广。

“众筹+”发展乡村旅游模式。虎牙藏族乡上游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合作社统一规划设计,贫困户以房屋入股,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精品民宿,走农旅结合的主导产业发展之路,户年均增收3000余元。

“4+1”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坝子乡4个贫困村和1个产业强村党组织联合共建公司抱团发展,实现“强村带弱村”“多村抱团”发展,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一个个实践中探索出的好模式,都凝结着广大党员干部为当地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心血。紧紧扭住党建这一牛鼻子,平武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已形成了“一个片区一个龙头产业、一个贫困村一个产业示范园”的扶贫产业布局。现在,全县各贫困村已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户户有增收渠道”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闻推荐

35例“微腐败”典型案件敲响“廉政警钟”——绵阳平武:以身边案例警醒身边人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黎松记者任毅)“响岩镇青峰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思贵,任职期间虚报冒领国家粮食直补资金,侵犯群众知情权,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翻开绵阳市平武县警示教育读本《警钟》,书中一例例“...

平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武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