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守住法治底线 绿了山头富了农家——平武探索法治保障绿色发展“1241”模式纪实

绵阳日报 2017-09-21 08:03 大字

美丽的白马古寨扒昔加(胡宇摄)

初秋时节,踏上平武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绿意盎然的森木、清澈见底的河流以及干净澄澈的天空尽入眼帘。或在河边,或在林旁,一块块法治宣传牌、一幅幅法治标语更是无声诉说着这绿色得来不易的秘诀。

如何守护绿水青山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平武给出的答案是:法治保障。近年来,通过探索“一条主线、两个主题、四个体系、一个目标”的“1241”发展模式,平武用法治保障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功能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的好路子。

□本报记者裴玉松

一条主线以法治思维定位绿色发展

平武绿色优势得天独厚:2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4.14%。但长期以来,平武却守着金山银山受穷。2003年,平武在充分研判县情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告诉记者,全县上下紧扣这一发展战略,围绕“以法治思维定位和保障绿色发展”这一条主线,积极探索“法治促发展”的新路径。

用法治思维助推绿色发展,既是平武的主动作为也是其必然选择。从县情来看,平武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人口18.6万,是全省非民族自治县中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县;从位置来看,平武是著名风景区九寨、黄龙的“东线门户”,是“大九寨”精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保护压力来看,平武地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拥有大熊猫以及珙桐等各类国家级需要保护的珍稀动植物。

依法治理,被平武作为守护绿水青山的首要抓手、在全市率先建设生态文明区的使命担当。全力抓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让法律条文落地生根;先后出台《平武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等规范性文件,为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率先在全市启动林业系统改革,将森林资源等5类74项的林业行政处罚权及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移交森林公安,提高违法打击效率……

两个主题靠法治理念保障绿色发展

八年前,一支以贫困户为主体的森林监测巡护队在木皮关坝村成立。这支队伍每月开展例行巡护,对关坝沟内森林、动植物资源、水源的监测和保护、宣讲用法治理念守护金山银山的观念。如今,“严禁捕捞”“保护环境”等警示牌在沟内随处可见,放养的牛、羊鲜见踪迹。这里的村民们也正逐步通过生态养蜂等途径鼓起腰包。这就是平武探索的“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生态扶贫新模式,破解“山绿民不富”的难题。

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平武用法治理念保障绿色发展的两大主题。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平武的做法是通过做好“加减乘除”,实现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基础保障做“加法”。平武先后投入4.48亿元,完成25个乡镇的垃圾清理设施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县环保局和公安局联合成立环境保护警务室,严厉打击环保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保护开发做“减法”。平武严禁在保护区内探矿、采矿、砍伐以及放牧等行为,规范自然保护区开发;严格控制各类自然保护区内建设活动,依法依规纠正8起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绿色产业做“乘法”。平武把生态有机农业、绿色工业以及特色服务业作为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夯实县域发展的产业体系支撑;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

污染排放做“除法”。全面启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活废水排放;先后淘汰3家高耗能企业、关停2家产能过剩企业、完成11家规模化养殖场化粪池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源。

在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骏看来,只有法治理念贯穿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始终,通过生态保护获得生态收益,然后生态收益再去反哺生态保护,最终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闭环。

四个体系用法治方式引领绿色发展

平武环境资源巡回审判庭,最近干了两件“大事”:8月29日,在老河沟县级自然保护区内审理了一非法持有枪支案件,对非法持有枪支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宣判;9月12日,又在南坝公开审判一非法盗采林木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宣判。“这种模式有效扩大了环保与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平武县人民法院院长申东介绍,今年全县共设立了4处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以提升群众的法治环保理念。

通过设立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是该县加快构建生态文明联动执法体系的有益探索。用法治方式引领和保障绿色发展,平武还创建“1+N”环境保护体系、法治保障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以及环境保护问题整治规范体系,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高效推动各级生态文明依法治理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构建“1+N”环境保护体系,通过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整合环保等10余个部门力量,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和强化职责;

构建环境保护问题整治规范体系,建立健全环保问题长效整改机制,坚持边查边改、边改边查,推动各类环境问题逐步根治;

构建法治保障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依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对一切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零容忍”;

得益于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及依法治理大体系的逐步完善,全县旅游资源得到有序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老百姓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预计到2020年,全县以旅游为重点的三产服务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40%,旅游业带动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逐步实现以法治支撑夯实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构建、以法治促法治这一核心目标。”李治平如是说。

新闻推荐

大山深处,全县248个村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平武:以“精准教学”助力山区群众“精准脱贫”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代学清苟云秀杜康记者任毅)“真的没想到,今年卖蜂蜜竟然收入4万多元。”日前,绵阳市平武县坝子乡树家村的史顺金一谈起今年的收成,脸上就乐开了花,“多亏了村里办的‘农民夜校\’,让...

平武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武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