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村大道铺就农家致富路 ——平通镇椒子山村扶贫攻坚见闻

绵阳日报 2017-07-27 08:02 大字

□本报记者裴玉松文/图

盛夏时节,平武县平通镇椒子山村凉风习习,满目葱翠。站在村子的最高处俯瞰整个村子,一条白色的粗线条将整个村子串了起来,粗线条旁又延伸出一些小线条通往树林深处的农家小院。“大的是去年竣工的通村通组路,小的是今年即将竣工的入院入户路。”椒子山村“第一书记”雷通全告诉记者,这“两根线条”正为全村勾勒出一个美好的发展图景。

“生在椒子山,命就交给天”“儿女留不住,他乡结姻缘”,这是几年前流传在椒子山村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村子的落后面貌。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山村,全村林地多、耕地少,而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道路。一直以来,该村就有种植反季蔬菜的传统,而道路不通直接导致了村民的发展受限。4年前,平武罕见的大洪灾将村里仅有的一条对外连接道路冲毁,农用车、大型货车无法进村运输。“有一次全村差不多倾倒了100多吨的萝卜,太可惜了!”村支书龙仕培叹息道。

2014年,椒子山被评为贫困村。次年,考虑到村子的实际情况,平武将椒子山村分派给了平武县交通局帮扶,希望借此来改变村子落后的交通面貌。根据村民意愿,针对该村道路交通滞后问题,平武县交通局确定提升改造12公里通村公路,新建、改建通社(产业)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作为破题之策。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修路项目、资金终于落实下来。

有了项目资金,道路的修建也具有挑战性。记者看到,通村通组路边,还有留有挖掘机挖山开路的痕迹。因山体岩石坚硬等条件所限,开路难度十分巨大。但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道路建设,当地老百姓踊跃参与,大大提速了道路建设速度。“老百姓将自家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施工队,每天都是好肉好菜!”龙仕培笑道。在多方协力下,这条长12公里、宽5.5米的通村路分两期相继竣工,将沿途4个组约400名老百姓串起来。

路通后,全村赖以发展的反季蔬菜栽种面积也得以扩大、价格得以提高,农家乐也在村里悄然兴建。“我家去年种了3亩多辣椒,赚了1万多!”“要是没修这路,想都不敢想!”“今年还要扩大规模!”村民们纷纷表示,路通后,蔬菜的卖价高,大家发展的劲头更足了。解决了村里的“主动脉”,老百姓入院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道路也在今年落地。按照规划,今年村内将建成通社(产业)道路6.3公里,这些路又将助力全村老百姓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椒子山村今年要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通村通组路以及入院入户路的修建,无疑为全村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事实上,全村早已谋划了一盘旅游发展的大棋。邻近的益泉村是拥有大片老梅园,每到旺季,前来旅游、赏梅的游客络绎不绝。何不修建一条环线将两个村连接起来,让村民吃上旅游饭?这一设想得到了交通局的支持,并在今年陆续动工。

成片的核桃林、今年新发展的中蜂养殖、发展势头旺盛的蔬菜……椒子山已经悄然发生着巨变:“今日椒子山,景象已巨变”“民居环境好,果蔬食物鲜。”雷通全告诉记者,他正在协助村子谋划做好夏季避暑这一文章,让老百姓增收的路子更加宽敞。

新闻推荐

平武县政府值守“政风行风热线”——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住房建设人均补贴2.7万元

本报讯(实习记者任露潇)7月20日,记者从《阳光政务》栏目获悉,当日由平武县政府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提出的易地扶贫搬迁、平武县高速公路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一市民咨询:平武易地扶贫搬...

平武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武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