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曾有“游百病”的年俗

德阳日报 2022-03-02 08:01 大字

游百病(游城会)中的人们。

□李锐智

竹枝词

辛未年正月十六张竹岩

覆额华蔓一剪齐,旗袍偪仄裤裙低。

行来直比摩托快,雅步如余屡被挤。

“正月十六县中士女出游。×之游百病。孩提之年则覿之矣。祥符寺尤×××荼。×百年风俗俱无所异。独此装束不同了。因赋竹枝一首。再越一年应又不同。”(作者自注)

竹枝词本为巴渝一带民歌,后演变为一种诗体,以吟咏风土为主要特色。上面这首竹枝词是民国时期绵竹政界、教育界人士张竹岩所作,内容为描写本地民众在正月十六游百病的场景。

游百病,又称游城会。正月十六这天,群众纷纷来到县城,扶老携幼,登上城墙,绕城游览一圈。传说“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即通过外出游玩的方式,期望得到一年的健康。在此期间,川西八大帮集会于祥符寺内外广场和空坝,展览销售字画、百货、小吃、手工艺品等,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这首竹枝词描写的就是民国辛未年(1931年)绵竹民众游百病的场景。诗人着眼于游百病时民众的发型(“覆额华蔓一剪齐”)和服饰(“旗袍偪仄裤裙低”),并在自注中回忆孩提之年所见情景,发出了“百年风俗俱无所异,独此装束不同了”的感慨,预言“再越一年(装束)应又不同”,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妇女注重穿搭、追求时尚的风气。

游百病时,民众怀着对健康的期望,积极性高涨,让诗人直呼行走速度比摩托还快。摩托自传入中国以来,到民国时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诗人以摩托作比,看来当时摩托已经进入绵竹人的视野之中(具体何时传入待考)。当作者迈着安然闲适的步伐游走时,也屡次被其他行人碰撞,这也反映出人多热闹的景象。

游百病这一风俗因何起源、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一说源于唐宋游春活动)。诗人在自注中说“百年风俗俱无所异”,那么到当时至少也有上百年了。清康熙时期的绵竹县令陆箕永曾作绵竹竹枝词十二首,其中一首写到“龢啰声里杂笙箫,画鼓金铙彩帜飘。岁岁朝山誇勝会,可怜忙杀女娇娆。”他还解释道:“川中朝山会,名为进香求福,男女混杂,余履行禁止,今始稍止。”这首竹枝词所描绘的笙箫相伴、彩旗飘飘的朝山会,与单纯以游走为乐的游百病(游城会)相比,形式虽有不同,但其热闹程度、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当然,朝山会与游百病(游城会)有无渊源传承和演进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究。

民国版《绵竹县志》卷十三风俗一节记载“(正月)十六男妇游城游寺散百病”,与张竹岩所作竹枝词游百病可互为补充和印证。查考其他地区县志,也有相同的记载。民国《绵阳县志》记载,上元日“街市张灯,观者杂沓,小儿女则执香沓游,曰游百病。”清嘉庆《金堂县志》载“(正月)十四起十六止,鼓乐喧阗,士女踏灯嬉游,谓之走百病。”从上述记载来看,游百病这一风俗流行川内各地,只是时间稍有不同。

据新闻报道,川东北某古城游百病习俗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然而和绵竹一样,很多地方游百病的风俗除了留存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与文献记载外,现在都已经没有了。

有汉学家认为:“中国以农立国,复以孝道闻于世,所以对于岁时年节恒不出敬祖、酬神、娱乐三种意义。”绵竹的游百病(游城会)则是年节娱乐意义的一种延伸。

新闻推荐

维护良好水生态环境 昨日起绵阳市进入禁渔期

本报讯(绵报融媒记者李灵越)3月1日上午,绵阳市2022年天然水域“禁渔期”暨“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启动仪式在三江河堤举行...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