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人吃的每一口都是唐代贡品味道
丰谷镇出土的陶水塘中有莲藕装饰
农业是国之根本,从粮食作物到蔬菜、水果,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绵阳历史上一直都是四川地区的农业主产区,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古绵州曾出过不少地方“名特优”产品,有的还被列入朝廷“贡品”。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图
1.白藕:在唐代列入“土贡”
蔬菜,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藕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在唐代,古绵州出产的“白藕”是国内知名地方特产,被列入“土贡”,由地方政府专供朝廷。
国内关于莲藕栽培最早的记载始于西周,南北朝时得到普及。绵阳的种藕历史可追溯至东汉。2015年,在涪城区丰谷镇出土一件东汉陶水塘,出现莲藕点缀,证明古绵阳(时名涪县)在东汉时期就有了莲藕种植。
到唐代,绵州出产的藕身价倍增,成为“土贡”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贞观元年后,国内分为十道,各地的“土贡”品类繁杂,将藕列入其中的只有几地,其中关内道京兆府土贡有“藕粉”,淮南道扬州、苏州土贡有
“藕”,剑南道绵州的土贡有“白藕”。
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食货典》记载,“诸郡贡献,皆取当土所产”,还规定地方土特产由地方官府购买,“准绢为价,不得过五十匹”,以此减轻地方财政负担。《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天宝年间“绢一匹钱二百”,五十匹绢的总价值一万钱。从这组数据看来,绵州向唐朝上贡的白藕数量不算多,产量还有剩余,地方百姓也可以享受与皇室和朝廷大员一样的待遇。
白藕脆、甜,可炒可凉拌,唐代绵州的“白藕”被列入“土贡”,且记入《新唐书》,说明绵州的白藕品质是国内最优的。这样的品质,与四川地区“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有关。
2.橘子:为御贡专设“橘官”
在唐代绵州的农业种植中,水果也值得一提,尤以橘最为出名,被列入御用贡品,朝廷在绵州还专设“橘官”。
《新唐书》志第三十二记载,绵州“有橘官”。橘官,是汉代时开始设的官名,到唐代则沿用了这一官职,主要负责橘子的御贡。
或许有人对此很难理解,不就是吃点橘子嘛,多大的事啊?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不高的汉代至唐,优质农产品不多,水果种植技术与现在相比也是千差万别,要想吃上高档水果很不容易。绵州的橘类果品味道甜美,皇室贵族们除了自己日常食用,也用来招待贵宾、赏赐权臣。
查阅《新唐书》可知,唐代国内十道中,设置橘官的除了隶属于剑南道的绵州外,还有山南道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在山南道江陵府、夔州和江南道的苏州、杭州、越州、温州等地出产的橘则作为土贡,抚州的朱橘也是土贡。在唐代众多的水果中,绵州的橘能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其品质极为优良。时隔千年,今天的绵阳境内不少地方依然出产优质的橘类水果,有的还做成了品牌,在周边有着不小的名气。
当然,绵州也出产其他水果,唐代诗人岑参在《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中“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的诗句,便是绵州出产梨的证据。
3.甘蔗:《新唐书》明确记载
唐代绵州出产的甘蔗,也是地方“土贡”之一。
中国是甘蔗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在现存文献中,有好几位唐代诗人都写下与甘蔗有关的诗文,多与甘蔗的醒酒功能有关,如元稹的“甘蔗销残醉”、李颀的“醒酒仍怜甘蔗熟”等。
两汉时期并没有古绵阳境内关于甘蔗种植的文献记载,但《新唐书》中则明确,绵州出产的“蔗”是土贡之一,这也是绵阳甘蔗种植历史最早的记录。
在《新唐书》中,唐代国内十道中有几地生产的甘蔗作为土贡,绵州的甘蔗就是其中之一。土贡甘蔗的还有江南道的温州,剑南道成都府,梓州则土贡蔗糖。
古绵州出产的甘蔗为何在唐代会被作为土贡?必然与其品质有关。甘蔗喜温、喜光,而绵阳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比较充沛,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8℃至21℃之间,正适宜甘蔗的栽种。
在国内,甘蔗主要出产于南方省市,四川也是其中之一。在绵阳,上世纪80年代随处可见甘蔗种植,现在不少农村也有种植,有的规模还不小。或许可以这样说,今天绵阳的甘蔗栽种,是有历史传承的。对今天的消费者来说,吃甘蔗不仅仅是甜嘴,享受的还有甘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唐舒琪)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通知》,科发集团...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