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2022年科技创新这样干
“力争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链条完整,具有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12月29日,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力争建成成渝地区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全国重要的军民科技协同示范平台。
随着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正式揭牌,中国(绵阳)科技城将朝着更清晰的目标,全力冲刺。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若雪
2022年是“十四五”深化之年,更是全面提升科技城建设创新能级突破年,如何实现新突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有一条清晰的红线——坚定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突出科技立市、创新强市,以“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特色鲜明、质量优异,人才优先、重点跨越,支撑国防、引领发展”为原则,以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牵引,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为主线,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主引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2022年,全市科技系统叫响‘提神、提速、提量、提质、提效’的进取精神,坚定实施‘1163’计划,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业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科技局局长赵琳表示,为了实现全市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总体目标,将大力实施六大突破战和深入推进三项改革。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突破战,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绵阳市将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在于引导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提升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以及围绕绵阳“1+4”支柱产业以及特色产业,启动编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
赵琳告诉记者,在这方面又一个重点就是建立基础研究、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科技项目储备库,设立绵阳市重大科技专项,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推动领先技术在国际国内持续领跑,打破国际封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国产替代。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突破战,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绵阳市将围绕全力推进“招院引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加强创新人才引育等重点工作发力,激发主体活力筑牢“科技地基”。
尤其是在推进“招院引所”方面,将制定“招院引所”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知名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等迁入或在绵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等,与在绵创新主体共建研发平台或创新载体。
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突破战,打造高质量发展载体。绵阳市将着力重点放在了推进战略科技平台、推进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功能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上,针对推进战略科技平台建设,重点是建立创新平台梯次培育资源库;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是优势产业,争创一批四川省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功能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实施创新园区提质增效突破战,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地。绵阳市将加快高新技术园区提档升级以及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升级发展。“按照《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规划》对园区进行规范化提升,增强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西部一流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农业高新区。”赵琳表示。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赋能突破战,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一方面将积极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制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则是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围绕绵阳市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计划,实施科技成果重大转化。
另一方面则是强化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将依托在绵院所高校科研资源,以行业共性技术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试熟化基地,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中试熟化服务,支持各类科技成果到中试熟化基地进行中试开发,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实施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突破战,汇聚高质量发展要素。绵阳市将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主引擎”以及加大开放合作力度,高质量完成《中国西部(绵阳)科学城建设方案》,推进成渝绵科技交流和协同创新,重点加强与重庆、成都的交流合作,将绵阳市优势科技资源融入到西部科学城建设中,不断汇聚创新要素,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新闻推荐
按照板桥片区道路提升改造项目施工方案要求,决定对六一堂路、南湖北街、板桥街、南湖街、贾家店街实行交通管制。为确保施...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