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科技创新平台

绵阳日报 2021-12-29 08:43 大字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若雪)混凝土还能在水里漂着?没错,这就是由西南科技大学国重实验室建材工业绿色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最新研发的新型材料“无机多孔混凝土”。

这款材料尽管质量轻,强度却不低。同等密度条件下,“无机多孔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了一般材料的两倍以上,可以承受一个标准体型的成年人的重量。“它很耐高温,不易燃烧,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军介绍,这种新材料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比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500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7亿余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绵阳市坚持梯度培育抓体系、统筹提升强能力、壮大主体强基础,推动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各类研发机构呈现量质并举的良好态势,以创新平台的“加速度”成就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我们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四川省共建,近年来在四川省、绵阳市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取得进步。”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总支书记戴亚堂教授表示,各团队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努力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在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同时,利用绵阳市人才优厚政策,面向区域经济,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正在不断被激发出来。“我们将发挥好国家级创新平台应有的作用,加快有创新力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绵阳地方经济发展。”

让一个个“沉睡”在实验室内的“硬核”成果转化为市场“爆款”产品,西南科技大学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绵阳并非个例。

根植绵阳,辐射更大更广的范围是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不变的初心。

去年底,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成立。让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平台负责人丁爱华定下的“小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搭建创新平台,实现更多科技资源共享和流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诞生更多市场“爆款”。

今年初,在一系列走访对接后,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带着北碚企业的技术需求来到绵阳,撮合了一段“科技姻缘”。

在走访过程中,交易中心了解到重庆荣凯川仪仪表有限公司有技术需求,基于其具体要求,在系统内匹配资源“找对象”,找到了西南科技大学制造学院。

重庆荣凯川仪仪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技术合作,关系到公司在‘十四五’期间的市场开拓。为一款新产品提供技术研发支撑,提升产品含金量。”

“双城记”不断上演的背后,是交易中心实现从“理念创新”到“模式创新”,积极搭建平台,做强做优技术交易这桩“大买卖”的关键一招——整合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产业园区、科技金融机构等科技创新创业资源要素主体,推动技术、市场和资本“联姻”,为入驻的科研成果提供遴选、评估、评价、再研发、交易担保等“一条龙”服务。

绵阳从接过建设科技城这一国家重任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绵阳把建平台、促转化、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聚焦共通共用、共建共享,建成了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主攻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创新平台。

市科技局局长赵琳介绍,随着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正式揭牌,也正是拉开了绵阳市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的序幕。“下一步,绵阳市还将建立创新平台培育库,建设一批高水平‘领军型’创新平台、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

新闻推荐

绵阳巧用“她”力量赋能社会基层治理

本报讯(罗芳绵阳日报社融媒体实习记者曾晨)“有什么烦心事就跟我讲,解心结、维权益,我们一直都是妇女儿童的坚实后盾。”在涪...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