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信义镇福星村蔬菜制种基地
寒冬时节,游仙区信义镇福星村福港蔬菜专合社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30多名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蔬菜专合社只是全镇整合资源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启动以来,信义镇深挖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产,创新方式增强服务能力,建强堡垒提高治理效能,不断以改革成效回应群众期盼,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李丹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周钰文/图
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刘家场办公大楼面积宽、光线好,我们整合出2000余平方米对外招商租赁,成功引进绵阳宇琦服装有限公司入驻。”信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了更大程度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信义镇结合镇域空间形态及区域功能布局,根据土地性质、面积大小及周边情况等,将闲置资产分类入库包装,利用“线上+线下”发布招商,动员干部+乡贤推介招商,成功出租刘家场和观太场闲置办公楼。
“我以前在广东干过缝纫工作,服装公司入驻后,需要缝纫工,在经过短暂培训后,我就在家门口上班了。”刘家社区居民张大姐说,为了照顾老人孩子,她已经回乡两年了,“现在在这儿上班离家近,既不耽误照顾家庭,还能补贴家用,农忙时也不影响务农,真是三全其美”。
信义镇还将老旧村小、闲置村级阵地等资产有机整合,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及时解决道路硬化、接通水电气等群众关切的问题,指导曾家垭、龙园、群丰等8个村,通过开办文创课堂、资产入股专合社、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等方式,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创新工作方式增强服务能力
近年来,信义镇牢固树立“店小二”思维,强化政务服务精品意识,通过实行AB岗、开设“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开展错时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无缝隙”帮助群众解决“疑难杂症”问题。
同时,创新服务企业工作方法,企业反映的问题3天内答复、每2个月开展一次企业座谈会、每个月走访一次企业,及时反映和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以前办事要跑几个窗口,有时遇到工作人员进城办事还要等一两天才办得成,现在随时来都可以办,而且办得快。”红广村村民陈大爷说。
据了解,信义镇还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治理方法,组织镇村社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开展“进家门、听家声、讲家理、解家难、帮家富、做家人”的“群众工作六法”,聚焦急难愁盼,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今年以来,信义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双听双问”活动,共走访群众1.2万余人次,引进产业6个,解决石板敬老服务中心门前道路硬化等实际问题90余个,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建强组织堡垒提高治理效能
在各村(社区)全面实现“一肩挑”的基础上,如何激发村干部持续干事创业积极性?这是信义镇党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根本,我们要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最终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信义镇党委书记唐容云说。
为此,信义镇制定《信义镇村(社区)常职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绩效发放、年度评先评优直接挂钩。镇级激励办法的施行和区级健全村干部待遇体系文件的出台,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活力,营造出“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现在的村干部不仅年龄小了、学历高了,干农村工作还很有想法、很有激情,这是很难得的。”原广济村党支部书记雍远浩感慨地说。
为巩固两项改革后的融合工作,更好实现聚人心、促融合、谋发展的目标,信义镇还依托学习强国、“三会一课”、坝坝党课等载体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开办常职干部轮训班,开设党员“360”小课堂、“信义大讲堂”等,不断增强干部履职尽责能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新闻推荐
川剧变脸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陈冬冬/图)12月21日,由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绵阳市文化馆承办的20...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