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 生物信息应保护 手机操作莫予人
随着刷脸支付事件的多发,刷脸支付风险防范问题已引起银行、银保监以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的重视,并相继发布提示和建议。
去年年初,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制定并发布了《人脸识别线下支付行业自律公约(试行)》(下称《公约》)。《公约》指出,刷脸支付可能面临四大风险:一是信息泄露风险;二是假体攻击风险;三是算法漏洞风险;四是非授权支付风险。
记者梳理发现,为保护消费者人脸信息,2021年至今,已有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防范人脸识别的风险提醒。平安银行在公告中提醒消费者从官方正规渠道下载软件和应用;切勿通过不明链接上传提供身份证照片、个人影像信息等;谨防冒充公检法诈骗,对涉及到需要收集照片、面部特征或要求远程人脸认证、屏幕分享等操作,提高警惕性;切勿轻易把手机交给他人操作,或把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关键敏感信息泄露他人。今年10月份,上海银保监局针对此类风险也郑重提醒,金融消费者要做到“人脸识别有了解,生物信息应保护,手机操作莫予人”,让人脸识别技术真正便民、利民、护民。
北京大学信息安全系教授胡建斌就相关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的采访时表示,对消费者来说,要在便捷性与安全性中掌握好尺度。除了消费者自身提高安全意识,增设综合密码、多重密码,支付平台也应提供更加安全的支付环境。谈及未来银行如何防范盗刷风险,光大银行科技创新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需要配合硬件终端、软件逻辑、模型组合、风控策略等,才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人脸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沈雅敏张黎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邓勇)12月16日,游仙法院召开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集中兑付大会,向22名农民工当场兑付...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