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四个融合”添动力赋能全域全速发展
涪城的美丽乡村
绵阳惠科
MICHAELKORS在涪城开业
风景如画的产业一号线
中南高科·涪城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
科技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先进制造业企业不断聚集、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三大农业主题公园稳步推进……放眼涪城全域,城市欣欣向荣,乡村生机勃勃。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全域强。为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县域崛起”战略、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全域强区”,涪城区立足区情实际,聚力城乡空间、产业、要素、公共服务“四个融合”,以区镇村一体化规划、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向城乡融合、联动发展的“全域强区”迈进。
□杨海燕(涪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1科学系统规划推进城乡空间融合
“我们村想把临港经济发展区发展以外剩余的林地、坡地利用起来打造成公园,想请你看看如何规划才是最佳……”近日,在吴家镇兴涌泉村,村党支部书记谢崇清和规划师杨婷就该村的发展,进行沟通交流。
杨婷来自成都,今年4月通过公开选拔,成为了涪城区的一名乡村(社区)规划师。
“乡村(社区)规划师主要参与乡村(社区)空间利用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规划方案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涪城区自然资源局规划用途管制股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更好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涪城区科学细致的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下好城乡规划“一盘棋”,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涪城区从宏观层面规划了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临港经济发展区、中心城区、农旅融合区四大主体功能区,推动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观层面规划,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按照“一区两组团”布局,推动科技智谷组团、环西科大组团突破发展,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功能区建设;临港经济发展区按照“一园三组团”布局,依托航空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推进产业南进、城市南进,加快先进制造业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心城区以五大商圈为引领,兼顾产、城、人、文,加快现代服务业主体功能区建设;农旅融合区以三大农业主题公园为引领,促进农科文旅商“五态融合”,加快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如今,已在全区形成“组团式”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而规划师对乡村(社区)空间的综合利用和优化,则是落下的“微观棋子”。在乡村产业振兴上,通过乡村规划师的提前介入、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实现乡村产业用地布局的科学化;在乡村风貌提升上,通过乡村规划师将城市规划理念逐步代入乡村,搭建起乡村与规划的桥梁,有效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在城市社区治理上,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的专业素养和规划经验,点状推进城市“微治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2全域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产业融合
产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涪城区坚持统筹联动,推动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齐头并进,让城乡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崭新格局。
涪城立足补齐工业“短板”,提出加快构建“3+1”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打响“涪城制造”。临港经济发展区作为四大主体功能区之一,随着绵阳惠科、龙华薄膜、富临精工等企业的虹吸效应,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也相继落地,如今临港经济发展区已成为炙手可热的“两新”产业发展“洼地”。
涪城作为绵阳市主城区,现代服务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撑。涪城区将“高质量”作为发展路径,构建起“1+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
日前,随着MICHAELKORS盛大开业,涪城已拥有雅诗兰黛、兰蔻、迪奥等20余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首店,引进COACH、APM、潘多拉等10余个轻奢品牌,标志着涪城区生活性服务业正向中高端迈进。
漫步在涪城的大街小巷,王府井、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正加快建设,“花开会仙”“绵州记忆”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涪城区中心城区秉持现代公园城市为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提升“产”、建好“城”、服务“人”、涵养“文”,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涪城区创新产业融合机制,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公园化”发展思路,聚焦“1+2+3”现代农业体系,制定“三年三园三步走”建设规划,梯次推进“千鹤桑田”“湖光山色”“蔬香绿野”等三大农业主题公园建设,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同时,涪城区运用平台经济思维,发挥石塘、城郊等近郊镇街联结城乡的重要功能,建设产业园区、农超对接服务中心等产业平台,链接城乡资源要素,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平台,打通产业融合渠道。
3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要素融合
资源优化配置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涪城区坚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壁垒,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走进农旅融合区,在产业环线一号线的道路两侧,桑田里的桑树已“穿”上白色的“冬衣”,田间晃动着辛勤劳作的身影。
“现在道路四通八达,直接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村民李伟看着风景如画的一号线,热心地为记者介绍,“这里原来没有路,要到绵阳城区就必须要绕道丰谷,自从路修好以后,我们去城里卖菜可以直接从家门口到二环路,非常顺畅。”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城乡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涪城区加快推动区域主干道、产业路、旅游路等各类道路有效连通。据了解,近两年累计投入2亿元建成农旅融合区产业环线、连接线24公里、通组连院道路400余公里,目前,全区已形成全域半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
道路通了,原来只专属于城市的公交车也开进了乡村。据了解,目前全区5个镇2个涉农街道65个建制村,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
在畅通城乡交通的同时,涪城区还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共为我们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1200万元,以后发展产业再也不用为贷款发愁。”在涪城区第11季银企“鹊桥会”乡村振兴专场上,吴家镇三清观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余华荣信心十足的向记者描绘着未来的发展,“接下来,将借助‘湖光山色’稻渔亲水湿地农业主题公园的打造,进一步做精稻米品牌、做大龙虾规模,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在当天的银企“鹊桥会”乡村振兴专场上,涪城区农业农村局与省农担公司、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签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贷款合作协议;参会银行机构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乡村振兴重点村代表授信,授信金额达1.66亿元,并现场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及致富带头人代表发放贷款。
“为了帮助经营主体了解贷款信息,我们还创新开通‘福村贷’服务平台,发布金融产业,搭建起金融机构与经营主体的沟通桥梁。”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4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城乡服务融合
增进民生福祉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涪城区坚持以城带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这下好了,我们也喝上了城里的自来水。”杨家镇新堰村村民罗崇林开心地对记者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饮水安全。自去年以来,为加快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涪城区大力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将城区市政供水管网与农村供水管网并联互通。
“全区已累计建成农村自来水管网885公里,惠及5镇38村,基本实现城乡供水制水同源、供水同网、饮水同质、用水同价,让农村居民也喝上‘放心水’。”涪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教育均衡一直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涪城作为绵阳主城区,城乡交融的地理位置让城乡教育呈现出“城区生源过分集中,‘大班额’问题突出,乡镇生源流失严重”的巨大反差。为破解这一难题,涪城区创新采取“名校+新校”“名校+乡校”“名校+弱校”的“1+N”模式,通过名校引领、共享教育资源,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放大优质龙头学校引领功能,走出一条极具涪城特色的“集团化”办学路径。
走进杨家小学,远远就听见琅琅的读书声。“通过与实验小学结对,实验小学老师常常针对我们薄弱学科与学校老师交流,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杨家小学校长吉彦霖介绍,结对后,不仅提升学校老师的教育理念,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方法。
在推进集团化办学中,涪城紧扣化解基础教育“城挤乡弱”问题,让实验小学、安昌路小学、实验中学等城区学校与杨家小学、玉皇小学、杨家中学等乡镇学校结对,并实行城区学校对乡镇学校的带动帮扶,通过管理互融、师资互派、教研互通、学生互动等方式,逐渐缩小城乡学校校际差异。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身心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为让群众有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涪城区深入推进城乡医共体建设,市人民医院等5家区级公立医院与吴家镇等5个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深化拓展在医疗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指导、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合作,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稳步有序流入乡村,初步构建起30分钟乡村健康医疗服务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文化是软实力,关乎着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力提升全区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涪城区依托“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复兴少年宫”等载体,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创新实施“童伴阅读”“涪城村晚”“职工艺校”等文化惠民工程,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新闻推荐
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20个项目名单公布 绵州记忆上榜 面积约2.69平方公里
涪江沿岸灯火璀璨,夜色迷人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春梅/文王勇/图)11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