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嫘祖故里玉龙山 李调元留下盛赞
航拍玉龙山
玉泉岩摩崖造像
从盐亭县城沿唐巴公路到富驿镇,再沿大仁路到达文同故里永泰镇原林农场,继续前行两公里,就到了永泰镇与九龙镇交界处的玉龙山。
玉龙山是嫘祖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原名嫘宫山,海拔约700米,主峰耸立于群山怀抱之中,登临眺望,四周田园风光、奇山秀水尽收眼底,山上还有仙人洞、龙井、玉泉岩石刻等景观。
玉龙山是永泰镇与九龙镇的界山。沿着一条水泥公路直达山顶,这里建有嫘祖阁、蚕姑庙、先蚕楼等,是人们纪念嫘祖的一处文化胜地。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毅胥江文/图
黄帝元妃嫘祖在此教民养蚕
玉龙山顶有嫘祖阁。穿过门楼,清代才子李调元游览时曾留下的“世上无双境,人间第一山”让玉龙山更添几分神采,嫘祖阁下的蚕姑庙塑有嫘祖像及盐亭山水画。寺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有记载显示,明天启四年(1624年)复建,《建庙碑记》云:“嫘宫湮没,无记年矣,山河已改,名犹存之。地脉风水,斗转星移,玉龙万丈,四境平安……”
玉龙山原名嫘宫山,传说黄帝元妃嫘祖曾在此搭棚筑寨,教民养蚕,这便是嫘宫山的由来。自蜀汉起到唐宋时期,山上已有建筑庙宇,顶峰的主庙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清道光元年(1821年)又先后修起了观音殿、魁星阁、纯阳楼、武圣殿等。
从山顶出发,沿一条步行道行至山腰,道路两旁有许多石凳供游人休息,沿途有仙人洞、玉泉崖石刻、龙井和玉液池。仙人洞据传是嫘祖育蚕煮茧制衣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口井,井里至今有水,一旁的牌匾记载,传说当年黄帝来到这里时,饮用过井里的水,此后,凡是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来到这里,饮上一口井中甘泉。继续前行,不远处有一口囤积雨水的池塘,池塘名为玉液池,相传为嫘祖煮茧所用。
此外,山上还有玉泉岩,岩上石刻摩崖造像细腻逼真。“玉泉岩的石刻原为唐代刻制,但由于年代久远有损毁,并且上面长了青苔。”玉龙山管委会主任刘绍洋告诉记者,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管委会请来文物修复单位对石刻进行了修复,目前,玉泉岩石刻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逢嫘祖诞辰山上游人如织
“李白的老师赵蕤曾隐居此山,清代李调元来到这里时手书‘世上无双境,人间第一山’,文同于宋仁宗嘉佑七年来此写下《早春至报恩寺》诗章。”永泰镇退休教师冯朝富告诉记者,玉龙山是西陵氏发祥地,儒释道云集,引无数文人墨客来游。古时许多官员也会来这里,清代四川总督曾赠金匾,其它各州府官员、群众送匾百余,但许多文物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在更为久远的历史中,玉龙山顶峰建筑也曾被焚毁,于明代复建。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到玉龙山植树造林,种植了数千株树木,经过三十年的培育,山上而今已是树木葱郁,枝叶茂盛。玉龙山上先后修复了21余处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楼亭,增修了嫘祖殿,建起2.1公里的水泥条石路,同时修建了旅游相关配套设施,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已先后接待来自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人。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是嫘祖诞辰,每逢这一天,玉龙山上游人摩肩接踵、商贾云集,人们唱大戏、祭先蚕,人声鼎沸。余兴不尽,夜幕之下,人们手提灯笼从山下四面涌向嫘宫,遍山火龙起舞,更是盛况空前。
山下周围地名多与传说相关
不仅在玉龙山上,在山下的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关于嫘祖的传说,周围不少地名也多少与这些传说相关。
林农场3村与永泰场交界处有一处织姑垭,传说嫘祖曾在这里向三个姑娘传授养蚕、抽丝、编绢的技术,姑娘们以辛勤劳动让周围百姓穿上了温暖的衣裳,后来,人们把这里叫做织姑垭;同样在林农场3村境内,相传几千年前,嫘祖将孵化的小蚕带到一座山上放养,到了秋季,满山桑树上结满蚕茧,因此人们把这座山称为蚕子山;还有一处名为老鹰岩的地方,据说过去常有山雀和老鼠偷吃蚕子,嫘祖请王母娘娘来到这里,养了二十四只老鹰除害,此后蚕茧年年丰收;在林农场2村5组的金织山,相传嫘祖以金梭织绢,当地流传着民谣:“织姑垭姑娘巧,华锦湾风景好,嫘祖抛金梭,织出彩云天上飘。”
金马山、华锦湾、金织山……这些地名都与嫘祖的传说相关。当地流传,黄帝与嫘祖“金马流丹”“龙蛇走马”(由王宫组成的龙队从金马山来,由乡绅组成的蛇队从懒蛇寨至,嫘祖骑金马居蛇队之首)曾被传为佳话,临行时,百姓纷纷赶来送行,并送来红鞋以示嫘祖远行,当地至今流传一首民谣:嫘祖始蚕兴农衫,岐伯献丝上陈山,黄帝西川得元妃,千里姻缘一线牵。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熊燕)增设无障碍停车位、升级或新增充电桩、设立“暖心驿站”……今年以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从...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