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年蚕桑产业“破茧成蝶”的秘诀

绵阳日报 2021-11-13 06:53 大字

11月10日,涪城区的农民在桑蚕养殖场内做刷漆和松土等冬管工作。(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陈冬冬摄)

四大战略抓落实

记者探一线“码”上看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灵越)冬日,暖阳。11月10日,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千亩桑树郁郁葱葱、傲然挺立。

清晨,露水未干。杨家镇四大队村民赵仁华已在家门口桑树林里忙碌开了。初冬,正是桑林管理的关键时期。他不仅要追肥、松土,还要修剪桑条,刷白树干,预防病虫害。

气温虽只有10℃出头,但老赵额头上的细汗却清晰可见。累吗?他十分开心:“在家门口干点活路,一个月随随便便可以挣2000元”,用手帕抹掉汗珠,“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其余时间就休息,家里没什么负担,现在的日子,挺好!”

老赵工作的桑树林,是由涪城蚕桑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天虹丝绸公司通过统一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等方式,由企业全额投资新建维护,将桑园返包给普通农户管护、养蚕,创新实行“大园区小业主”现代蚕桑产业园运行模式,并让利收购吸引农户加入到养蚕队伍中。

园区这种运行模式咋样?蚕农最有发言权。

之前,村民郭晓斌一直在青海打工,远离家人不说,各种开支一除,全年收入6万元左右。听说家乡在承包桑树林,还有政策扶持,他便带着积蓄赶回来,承包了75亩地,不走了。

看着整齐划一的桑树林,郭晓斌常年与土地打交道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就拿收入来说,十几万的利润保底,比给别人打工强得多。”

“一口气承包这么多地,您挺有魄力的。”“家里人都说我这个决定太对了。天虹公司不仅给我们提供技术,还回购蚕茧。一年下来,除了养蚕,我们还把修剪的桑条拿去卖,啥子都能挣钱。”郭晓斌感慨道,按揭的房子今年提前把贷款还完了,现在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真好!

蚕茧被天虹公司统一收购后,又去了哪里呢?

天虹丝绸副总经理薛忆说,收购的蚕茧烘干后送往丰谷制丝缫丝。如今,通过更新工艺、设备、技术和管理,“涪城蚕茧”品质远超国内同行。“我不能说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却能满足客户所有要求。‘涪城蚕茧’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缫制的生丝是LV、香奈儿、爱马仕等时尚品牌的指定原料。”

说得不尽兴,薛忆领着记者走进天虹丝绸产品体验中心,色彩斑斓的丝织品、绸缎、丝绵、床上用品一应俱全,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生产的桑果干、桑果酱也远销广东、上海等地。”指着一件件展品,薛忆说,在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同时,涪城还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蚕桑产业基础,打造“千鹤桑田”蚕桑文化农业主题公园,开展“蚕乡故事”书画展,举办桑果、桑枝食用菌采摘节……

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以蚕桑产业为基础,以茧丝加工为拓展,以丝绸文化为载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在涪城渐渐清晰,正成为助力当地产业振兴的强大动力。

采访结束,记者穿过桑林,微风拂面,桑叶轻轻摇曳,耳边回响着郭晓斌的话:“从前要挣钱,只能出去打工。现在,大家都想留在村里努力奋斗,日子越过越好了……”

记者手记

千年蚕桑,风景依旧

管护环节繁琐,生产成本高昂,在当今快节奏的生产消费时代,蚕桑产业可谓不折不扣的“慢产业”。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发展桑树规模化种植、蚕桑综合加工、休闲旅游……涪城区蚕桑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全方位延长产业链,探索全产业链发展。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期待和更多要求,从“有没有”“够不够”到更加关注“好不好”“优不优”,这就要求市场不仅要满足量的需要,还要迎合老百姓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安全的产品。

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打造的绿色、高效、活力、智慧、开放的现代农业园,多元化开发蚕桑资源,既盘活了原有资源,坚守丝绸之根,也带动了当地发展,让古老的蚕焕发新的生机,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好典范。

愿,千年蚕桑,风景依旧。

新闻推荐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绵阳市向欠薪行为“亮剑”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李桥臻)每逢元旦春节,农民工工资支付进入高峰期,欠薪问题也呈现易发多发态势。为确保农民工按时...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